Connect with us

觀點

鄭浩:「特朗普2.0」百日觀察(上)

發佈於

【明報文章】美國特朗普總統第二個任期滿百日(4月30日),美國主流媒體都對「特朗普2.0」百日來的內外政策,做細緻入微的剖析檢視。顯而易見的是,迄今特朗普政府內外政策,對國內及世界帶來的巨大變革(破壞)衝擊,讓世人為之震驚之際,也迫使政策制定者深刻反思一個問題:美國逆向性的巨變,將對自身和世界帶來怎樣的後果?各國如何調整策略以確保自身利益,及應對更加動盪不安的世界?

深受共和黨原教旨理念影響

哲學之核心是試圖解釋「人從哪裏來、將往何處去」的命題。對特朗普政府現行政策的理解,大概也脫離不開哲學基本邏輯。無論特朗普在第一或第二任期,其治國理政最根本、最簡單出發點,就是凡是對美國有利有益的事,就爭取,哪怕強取豪奪;凡是對美國徒勞無益的事,就廢除,哪怕損人不利己。

作為商人出身,除了重商,特朗普思維方式深受共和黨原教旨影響。共和黨倡導強勢美國、強勢政府和強勢措施;競爭、主宰和控制,是美利堅立國之本、強國之本,是不可懷疑和動搖的「大美國主義」根本遵循。美國建國250年的歷史,都是在「主宰自己,控制別人」的破除、摧毁與建設中走過的。美國確立的美式民主法制、各種選舉和輿論監督等制度,無非是為確保美國在絕對主宰與控制進程中,提供更符合社會發展潮流、更適應多元變化的制度保障。

坦率地說,美國共和黨的傳統黨政理念,並非絕對是造成今天美國社會巨大震盪的必然原因。一旦共和黨傳統理念遭遇保守、極右翼勢力影響,且這種影響足以成為引起美國政壇動盪和改變的主流思潮,並深刻影響美國選民時,那麼保守或右翼偏激的共和黨民意代表,就會在美國困惑甚至困難時,利用選舉機會掌握白宮或國會領導權;而隨即帶來各種政策顛覆改變,也就不足為奇。歷史上,德國納粹政權就是實例。

本來,憲法和司法體制可保證當權者不能踰越法律而肆意妄為,這也是西方世界得以發展和成功的基礎。但在特朗普政府極力推動「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運動下,美國社會普遍擔心,由他簽署的行政命令竟可不受憲法約束得以立即執行。例如,未經國會討論批准的任意加徵關稅總統行政令,居然就可成為具法律效力的政策;明顯違反憲法或其他移民法的總統行政令,居然可立即拘留、逮捕和遣返僅被懷疑的非法移民,其中不乏曾表達同情支持巴勒斯坦人的在校學生,甚至有個案顯示是明顯的錯誤遣返。

再例如,特朗普簽署一系列涉及教育的命令,不顧美國學界堅持了200多年的「獨立、自由、包容」傳統,針對某些「自由派」大學抗拒政府提出的整改,如關閉多元、平等和包容(DEI)辦公室、需詳細說明國外資助來源與用途等要求,特朗普政府要麼中斷聯邦資助,要麼刁難師生,很多行為明顯超越法律,導致150多名大學校長聯名抗議特朗普政府粗暴干預學術自由。這在美國歷史上也實屬罕見。

對內革命 對外重塑

百日來,無論特朗普說過什麼、做過什麼,概括起來就是「對內革命,對外重塑」。

就美國內部來說,特朗普履行競選承諾,大刀闊斧改革政府機構,砍掉不必要的政府開支,力求通過精簡機構、縮減經費,以提高政府運作效率。特朗普和他的團隊知道,MAGA首先要從國內變革開始,通過機構改革,打造權力更集中、效率更明顯、實力更牢固的執政團隊。

然而,面對美國龐大的國家機器和數以萬億美元計的聯邦開支(如今年2月聯邦政府單月開支達到破紀錄的6030億美元),領軍政府效率部的全球首富馬斯克仍堅信可通過政府大幅裁員、關閉低效率或被稱之為「浪費納稅人公帑」的機構,達到他提出的「在5月底任內削減1萬億美元」目標。從今年3月公布關閉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計算,已有至少12個聯邦政府機構遭撤銷,包括美國全球媒體總署、少數族裔企業發展局、千禧年挑戰公司等;僅國務院內部,就有至少7個部門被合併或關閉。據美國媒體早前報道,至今已有多達28萬聯邦公務員、合約員工被迫參與「退休買斷計劃」或「自願退休計劃」,而這一數字仍不斷增加。

嚴厲對待非法移民 暴露美國價值觀虛偽

對內第二個行動,就是大規模、快速遣返非法移民,審查國際學者、學生簽證及「綠卡」持有人背景。若被懷疑涉及有組織犯罪、參與反猶太主義活動,甚至曾有輕微違法者,都可能被撤銷簽證、拘留,甚至遭遞解出境。據美國國土安全部數字顯示,從今年1月20日特朗普重返白宮至3月底,已扣押11.3萬名非法入境者,逾10萬人被驅除出境。未經法律核實就驅逐大批非法移民,此舉本已引發廣泛有關正義性、合法性的爭議,但更令國際社會人權觀察者不安的是,3月特朗普政府宣布,撤銷總計逾50萬來自古巴、海地、尼加拉瓜和委內瑞拉人道主義假釋計劃(CHNV Parole Program)的人,自願離境日期到4月24日為止,否則將被強制驅逐出境。此外,國土安全部4月中還宣布,將終止約1.46萬名阿富汗人和7900名喀麥隆人的臨時保護身分。

美國輿論及國際社會普遍擔憂,特朗普的大規模驅逐行動,是否涉及違憲或凌駕法律之上?是否嚴重衝擊了美國立國以來就已秉持的自由、開放、包容價值觀?是否涉及粗暴踐踏人權,或至少是在人權問題上存在明顯雙重標準?

當然,美國慣以「雙重標準」檢視別人,這不足為奇,但「特朗普2.0」時代以更嚴厲手段對待非法移民,的確使美國價值觀虛偽的一面暴露無疑。很明顯,特朗普政府大規模驅逐非法入境者,一方面是要堵塞法律漏洞、增強國民對打擊犯罪活動的信心,為糾正拜登前政府及民主黨人在維護邊境安全方面的錯誤累積政績;而更重要的是,通過驅逐行動,展現現政府護法舉措的執行力和國土安全的行動力。特朗普根本不在乎民主黨人、人權組織、司法機構和媒體的看法,他要的是MAGA結果。

「特朗普2.0」的威權手段

特朗普政府在推動國內政策變革的同時,還特別注重治理輿論環境。事實上,「特朗普1.0」時代對異己聲音的壓制就已非常明顯,而現在更是變本加厲,例如公開點名挖苦指控一些質疑、批評、揭發他的媒體、記者和負責人,威脅撤銷聯邦政府資助計劃。藉意識形態整肅、使反對者聲音銷聲匿迹,幾乎是所有法西斯獨裁政權的通行做法。他們害怕人民覺醒、恐懼真相大白,擔心謊言一旦被揭穿就會喪失民心民意,就會導致政權更迭。因此,大力資助支持特朗普政府的媒體,構建可以影響政府決策的「深喉」,掌握話語權、引導權,已成為「特朗普2.0」時代的威權手段之一。

更公然地挑戰法律權威,是「特朗普2.0」百日來的顯著特徵。特朗普本人仍有多宗案件未結而官司纏身。對此,他利用總統行政權力,不斷威脅針對他的檢察官、律師和律師事務所,迫使檢察官放棄對他的起訴或辭職。白宮、國務院及國土安全部等也屢次藐視美國最高法院、聯邦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裁決,特別是無差別大規模遣返所謂「非法移民」的行動,儘管最高法院已發出暫停命令,但行動依舊沒有停止。

(編者按:下周五續)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訪問學者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鄭浩]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