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林‧區回收量4年不達標 去年再跌 有載木貨車原車離開赴堆填區 署方:攙雜質拒收

發佈於

【明報專訊】政府推動回收樹木,成立園林廢物回收中心Y‧PARK [林‧區],每年營運費約3000萬元,2021年中運作至今4年,回收量未曾達標,去年更顯著回落,按年下跌兩成。今年情况也未見好轉,首4個月每月平均接收量較去年同期減少逾三成半,而送到堆填區的樹木廢物量於2022至2023年上升。有巿民近日發現有樹木廢物送入Y‧PARK後原車離開,將廢物包括樹木全送到堆填區棄置。環保署回應本報稱,因內有雜物而拒收,承辦商沒違規。有樹藝師及環團認為將大量樹木棄置堆填區的做法不理想(見另稿)。

明報記者 馬耀森

首4季續減 年需3000萬元

Y‧PARK首年(2021年6月開始運作)目標處理量約1.1萬公噸園林廢物,隨後逐步增至每年平約2.2萬公噸。但政府早前回覆立法會議員查詢稱,Y‧PARK過去3年處理量每年均低於1萬公噸(見圖);環保署回應本報查詢時提供的數據顯示,回收量去年進一步下跌。至於Y‧PARK營運費,過去4個年度每年平均約3000萬元。

按環保署向本報提供的最新數據,2025年1至4月Y.PARK的園林廢物每月平均接收量375公噸,而2024及2023年的同期平均數字分別為581及588公噸,意味今年1至4月的接收量較去年同期顯著下跌35%。

署方:受颱風數平整工程影響

環保署解釋,園林廢物數量很大程度受每年風季颱風數目及強度、政府及私人地盤平整工程進度,以及園林廢物中的雜質和是否適合循環再造等因素影響,故Y‧PARK接收園林廢物量不時有波動。

環團指偏遠難運 不收葉減誘因

本港2023年產生約9.34萬公噸園林廢物,當中約1.04萬公噸回收再造,佔整體約11.1%,餘下近九成棄置在堆填區。國際樹木學會香港分部前主席兼地球之友董事局委員王卓粵認為,政府每年投放數千萬元營運Y‧PARK,但仍有大量園林廢物棄置在堆填區,主要與Y‧PARK偏遠有關,加上Y‧PARK不接收純樹葉及混有雜質的園林廢物,減低私人項目將園林廢物運到Y‧PARK的吸引力。他稱社區的日常植物保養工作一般不會源頭分類,故不少園林廢物最後都會運到堆填區。

王卓粵續指出,Y‧PARK地點偏遠致運輸成本高,市民或私營機構是否願意將園林廢物運到Y‧PARK成疑問,認為政府可參考英國,在源頭預先處理部分園林廢物,例如在面積較大的公園如維園設置碎樹機,將修剪的樹木枝條打碎成覆蓋物及堆肥用的膨鬆劑等,方便市民領取,即時可減少部分園林廢物;較粗大的樹幹及樹枝可繼續集中運到Y‧PARK處理,並加強宣傳教育,鼓勵市民或私營機構領取再造的木方和木板等。

倡效歐盟內地 社區增處理設施

綠惜地球助理環境事務經理陳永傑亦認為Y‧PARK地點偏遠,社區沒有收集點,要靠市民或私營機構自己安排交通將園林廢物運到Y‧PARK,故回收量偏低。他說,園林廢物屬有機廢物,外國一般不會將園林廢物直接棄置,建議政府參考內地及歐盟做法,增建有機廢物處理設施,一併處理廚餘及園林廢物,製作堆肥或以共厭氧方式處理,轉廢為能。

本港每日約有228公噸園林廢物棄置於堆填區(2023年),約佔堆填區處置都市固體廢物總量2.1%;同年每日回收園林廢物總量約28.5公噸,回收率約11.1%。據環保署網頁,香港的園林廢物主要源自建築工程及日常植物保養的工作;遇超強颱風等緊急事故後的塌樹清理,亦會令園林廢物數量增加。Y.PARK首年運作目標是接收約1.1萬公噸園林廢物,之後陸續增至每年2.2萬公噸。

(城市保育)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