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兩岸
中國衛星導航產業總產值5758億元人民幣 (11:18)

今日(18日)在北京發布的《2025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24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產值達5758億元人民幣(約6241億港元),同比增長7.39%;衛星導航專利申請總量累計突破12.9萬件,繼續保持全球領先。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于賢成在白皮書發布會表示,2024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直接相關的芯片、算法、終端設備等核心產值達1699億元人民幣(約1841億港元),衍生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達4059億元人民幣(約4399億港元),相關領域企事業單位總數量已接近2萬家,從業人員總數近百萬。
截至2024年末,全國約2.88億部智能手機支持北斗定位功能;高精度車道級導航覆蓋全國99%以上的城市和鄉鎮道路,日均提供位置服務超1萬億次、日均導航服務總里程超40億公里;賦能全國50多個城市開展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保障智能輔助駕駛等應用。
中位協北斗時空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冬航說,北斗系統正加快國際化步伐,相關服務及產品目前已出口到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悉,作為聯合國認可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核心供應商,北斗系統全面進入民航、海事、移動通信等11個國際組織的標準體系。尼日利亞、突尼斯、塞內加爾、喀麥隆、吉布提等30多個非洲國家已建設北斗CORS站,為當地水利、交通、農業、氣象監測等領域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務。南美洲秘魯錢凱港成為首個應用「5G+北斗高精度定位+AI」的智慧港口。
據專業機構測算,目前中國低空經濟規模已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約5419億港元),2030年有望達到2萬億元人民幣(約2.17萬億港元)。于賢成表示,高精度定位與導航服務是低空經濟的核心支撐。北斗系統將加速與5G通信、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融合,在低空交通、低空物流、低空文旅、城市管理等領域發揮更大效能。(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