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實心實意:中醫、物理治療聯手 全方位復康

發佈於

【明報專訊】小病小痛,藥到病除是幸事;但不少傷患,例如中風或慢性疾病,治療和復康之路往往十分漫長。要走過漫漫長路,中西醫全方位復康治療能結合中西醫所長,為病人提供身心支援。

以慢性痛症為例,不論老幼,痛症纏身都令人十分煩擾。有些痛症因意外或疾病引起,亦有些是毫無先兆且找不到原因。部分患者未必能在短期內解決病痛,康復之路需要數年以至十數年光陰。不少人因病情反覆或是遲遲不見療效,變得悲觀、煩躁甚至抑鬱;亦有人因行動不便無法工作和外出,與社會脫節,影響人際關係,進一步影響心理健康。

不止治腳 更是醫治心靈

胡女士數年前腰椎受損,痛楚嚴重阻礙雙腳行動,一度不能行走。她到處求醫都沒有明顯起色,身心疲倦。她憶述在行動不便的日子裏,心情處於低谷,即使家人用輪椅輔助她仍不願外出,只想困在家中。近年,胡女士參加了靈實「中西醫全方位復康治療」計劃,病情終見好轉,能自行走路及上落樓梯。參加計劃後,她感覺到生命逐漸重回正軌,對她來說,靈實不止治療她雙腳,更是「醫治心靈的地方」。

基督教靈實協會於2017年推出中西醫全方位復康治療計劃,因應中風及長期痛症患者的需要,提供包括中醫、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等全方位整合治療。以痛症為例,中醫會因應患者情况,提供包括針灸、推拿及養生食療餐單等服務,亦會建議患者調節生活。至於西醫部分,患者會在物理治療師或職業治療師指導下接受體能訓練。內外兼治,令治療成效事半功倍。由於不同患者對同一套治療手法的反應不盡相同,所以中西醫協作能為治療方案帶來更多變化,補短取長,幫助患者。

此計劃在多年來幫助過不少病人,除了提供專業治療方案,團隊還兼顧病人心理,例如中醫在問診時理解病人的需要和痛苦,從而制訂合適方案。因為不少長期病患者都有焦慮、悲觀、緊張等情緒,會直接影響病情。在診治時多與患者聊天,可以從中了解他們一些影響病情的生活習慣,對制訂療程有莫大幫助。

另外,團隊不會因為病人復康進度緩慢而放棄。很多病人像胡女士一樣,尋求過不少醫療服務,但療效並不顯著。這不一定是醫者問題,可能是求診頻率不足,還有期望落差所導致。事實上,復康路漫長,病人或會失去耐性,或未必有能力投放大量金錢和時間,導致治療頻率不足,自然難有起色。病情反覆容易產生焦慮,甚至認為自己無法康復,這種悲觀心態又會影響康復進度,形成惡性循環。因此,治療慢性痛症或中風復康過程中,不止治療病人身體徵狀,更要照顧他們脆弱的心靈。

靈實中西醫全方位復康治療是一個受資助計劃,由各界有心人士捐款支持,為患者提供沒有經濟壓力的治療環境,本着「沒有一個不能康復的人」的信念,給予病人重回生活正軌的盼望。

查詢:2703 2014

文:李萬發(靈實中西醫 全方位復康治療 註冊中醫)、葉建林(物理治療師)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