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特教樂與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發佈於

【明報專訊】這個復活節假期,學校舉辦了兩個內地交流團。所選的地點,未去已經興奮萬分:一團去敦煌、西安,對象是中學生;另一團去西昌看航天科技,對象是小學生。還記得,學校提出建議時,老師們一聽到地點已經非常興奮,期待獲選中幫忙帶隊,因為這些地方連他們都未曾去過。

籌備交流團的工夫非常多,由擬定行程到招標採購,往往要花兩三個月。然後,學校要考慮學生安全、服藥健康、學習、提升溝通、怎樣解難等,都必須做好準備。只要安排周詳,行程一定會順利。

親睹兵馬俑反思皇權

前年12月,我跟老師們帶學生去北京,當時有一學生跟我說:「校長,看到故宮,我現在相信以前真的有皇帝。」我當下反思:無論老師如何展示相片、文字、影片等,學生都只是看過,親身經歷對他們來說更為深刻,帶來更多反思。旅程完結時,學生問:「校長,明年我們會去哪個地方?」我說:「你們見識過北京首都的繁榮,可以試去西面——絲綢之路,看看當時的人如何排除萬難,走到西域取經通商。」

當學生到西安兵馬俑坑,大家都看呆了,原來兩個足球場大的陶俑坑,幾千個陶俑列隊排陣,竟是如此震撼。學生開始跟老師們討論課堂上的問題,皇帝的權力何其大,大得如此勞民傷財去安排自己的葬禮,多麼殘忍;同時,大家又發現——人人都害怕死亡,那怕你的財富又多豐厚,死亡都是人生必經。他們說着說着,這正不是學習歷史最大的頓悟嗎?這個人生的反思課題,相信很難在課堂有感而發,來到西安的兵馬俑坑,親眼所見,自然感觸良多。

這次旅程最深刻的經歷是敦煌之行。當我們走到陽關,眼前一片無邊無際沙漠,大家非常興奮,同時,不期然地提問,從前的人是怎樣到此工作?沒有飛機,沒有高鐵,腳踏在沙上都有點吃力,這份毅力如何而來?

挑戰鳴沙山滑沙

到了鳴沙山,自然想體驗滑沙活動,於是一團人齊齊爬上山頂。我們一行16人,踏着繩梯爬呀爬,走了三分之一已經很吃力。有學生累得四肢爬地,有學生走到半途,便要坐下。我們一邊鼓勵,一邊打氣,大家本着團隊精神,期望一同爬上,一起滑下來。無論在山頂等多久,一個都不能少。當然到最後,大家都到達山頂。

挑戰滑沙,又是另一難關。首先,指導員會在沙盤掃上一層油,然後請你坐下,指導你挺直腰板坐好,然後怎樣雙手抓着沙減速。可是,當你愈緊張,抓得愈緊,沙盤就愈容易失平衡;如果你放膽鬆手,1分鐘就可以從高處滑回地面,非常刺激。學生和老師們有些非常興奮,蠢蠢欲試;有些稍微緊張,總希望看着別人先滑。於是,我負責擔任主持及打氣的角色。看到一個個學生及老師們完成挑戰,每一個都成功滑到地面,大家都樂透了。那刻,我非常滿足,好像大家為我完成一個不可能的夢。「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份難以形容的滿足及喜悅,是學生及團隊送給我的,多謝你們!

那夜,有學生反思的一番話:「今日我們多辛苦才爬上鳴沙山頂,從前的人到底如何走到西域工作?他們一定更加艱苦……」聽畢,我心靈非常滿足。

文:譚蘊華(東華三院包玉星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從事特殊教育工作逾廿載,深信特教孩子一樣各有潛質,盼藉特教生涯的經歷,宣揚「有教無類,尊重多元」的精神。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