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警邊界西九試無人機巡邏 為期3月 稱高空巡邏不窺建築內部 暫無人面識別

【明報專訊】警方本周五(23日)起於邊界警區及西九龍總區推行「小型無人機行動調配」先導計劃,分別邊界圍網巡邏及反罪惡高空巡邏,為期3個月。大型活動科重點及搜查組警司高仲英表示,高空巡邏將在高於大廈約60米位置進行,不涉建築物內部等私人空間;除非基於具體案件需蒐證才會攝錄,否則日常巡邏僅即時監察公共區域。高稱,最快今年第四季擴展至山頂及長洲分區,長遠冀各分區均設自動化無人機機庫,恆常化無人機執勤,「以天網聯網模式配合警務工作」。
先導計劃涵蓋兩個警區,邊界警區將以自動化無人機機庫制定飛行計劃,自動巡邏邊界圍網,暫需一名警員監察;西九龍總區就由駕駛員手動操控無人機,配合視像觀察員高空巡邏。倘有市民向無人機揮手求助,負責控制警員若看到,便可即時調配人手協助。
熱成像加強晚間防罪效能
後續研發AI 分析人流車流
目前行動部擁有超過10部無人機機庫,而西九龍總區則有逾20部無人機,均內置熱成像加強晚間防罪效能,但暫不設人面識別,後續會研發其他功能,包括以人工智能分析人流或車流。
被問到計劃如何節省人手,大型活動科重點及搜查組總督察羅海明稱,現階段難以量化,以邊界警區為例,警員每更需至少巡邏一次分區圍網,需約一小時,涉兩至三名警員,若以自動化無人機取代,約15分鐘就可完成,料節省時間可用作其他警務工作。羅續稱,西九龍總區將「兩條腿走路」,計劃不影響地面巡邏人數。
航線須警司級批准
巡邏前「鋪天蓋地」通知公眾
無人機飛行路線等須事先經警司級批准,避免不必要飛近公眾及民居,警方已制定內部守則規管錄像處理。羅海明稱,無人機巡邏前至少一周,將「最大力度、鋪天蓋地」通知公眾,包括在屋苑出入口等巡邏地點當眼處,設兩米乘80厘米高告示,以及通知管業處告知住戶等,平衡執法及私隱。至於預先通知會否減低滅罪成效,羅稱無人機於預告時段期間不定期巡邏,不認為匪徒能乘虛而入;若匪徒因獲悉無人機巡邏而收斂,「其實我們成功了一半」。
假如罪案發生,無人機需由即時監察巡邏改為啟動攝錄功能蒐證,舉例就爆竊案記錄賊人逃走路線及制訂圍捕方法,羅海明說,「由於不會知道案件時間、地點、人物及對手何時出現」,故無法預先通知公眾,但在資源許可下,會調配其他配置揚聲器的無人機廣播、疏散或呼籲。
羅海明稱,過去有需要時才出動無人機,包括山嶺搜救、調查蒐證、宣傳培訓及空中形勢評估,着重人手控制,多涉低密度地區和郊區。未來引入自動化無人機機庫,涵蓋市區及高密度地區,期望恆常化無人機巡邏。
下階段山頂長洲設自動無人機庫
回應開支 稱使用現有資源
警方在先導計劃期間將蒐集警員執勤經驗及電子數據,同時開始第二階段準備,即在山頂及長洲分區設置自動化無人機機庫。被問推行地點優次,高仲英指出,主要考慮到地形特色、行動需要、網路信號傳送及基建支援等,提升無人機運作效率和安全,令警力調配達至事半功倍效果。被問購置無人機涉及多少公帑,羅海明僅稱是使用現有資源,根據審慎原則使用公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