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中小學營辦津貼下學年削一成 朱國強冀一兩年後勿再減資源 (16:53)

教育局提出今年9月新學年起,削減公營中小學「擴大/營辦津貼」總津貼額一成。立法會教育界議員朱國強表示,明白政府需要開源節流,「未來一兩年一定要減,我們無奈接受,但過了兩年,就不應再減」。他說一直爭取政府暫緩削減學校資源,相信仍有「轉彎餘地」。
教育局昨會見學界代表,提出削減中小學資源方案,包括將「擴大/營辦津貼」總津貼額削減一成,亦不會按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調整。朱國強表示,津貼可用於行政設備、學習活動、輔導服務等多個範疇,以一間開設24班的小學和中學計算,每年分別可獲約600萬元及800萬元津貼,意味津貼額分別需削減約60萬元和80萬元。
朱國強認為,由於學校一般有儲備尚未用畢的津貼,料短期影響不大,但憂慮中長期影響學校財政。他相信學校需透過不同措施開源,包括聯絡商界或其他團體贊助教學活動,如遊學團等,亦可租出學校場地增加收入。他促請政府與教育界持續溝通,達成共識,將影響減至最低。
朱國強稱,政府亦提出將「全方位學習津貼」的班本津貼改為按學生人數計算,以一間24班中學推算,舊制下校本及班本津貼合共可獲約123萬元,改制後若每班有33人,津貼將減至118萬元。
教育局同時提出改動中學派班政策,包括劃一每班派位人數上限、檢視「救校方案」等。朱國強說,期望政府履行承諾,不在今屆任內將中學每班人數增至34人,日後「開班線」亦不應大幅提高,以免更多學校面臨殺校危機。他又憂慮,政府擬容許開4班或以上中一的學校申請開5班,將導致「強者愈強」,加劇學界競爭,對「名校」有利,收生弱勢的學校更易縮班甚至殺校。
他提醒,當局檢視中學「救校方案」時需要考慮中學實際情况,避免學校合併後所開設的學科未能配合學生需要,令學生沒法繼續就讀原有學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