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草原少年到CCDC領軍者 桑吉加:每次挑戰形成舞蹈可能

發佈於

【明報專訊】綁着利落低馬尾的桑吉加笑着走進排練室,「叫我桑巴就好」。5月頭,他在城市當代舞蹈團(CCDC)2025/26舞季開季節目《茫然先生2.0》的演後藝人談裏說過同樣的話,桑巴聽見舞者叫他老師後,笑指起了雞皮疙瘩,用小名稱呼即可。眼前的他沒有架子,從離開家鄉甘肅草原到世界奔走的經歷,說到接任CCDC第五任藝術總監的視野,無不突顯他樂於挑戰的個性。

桑巴身材高大,四肢修長,先天擁有了舞者的理想條件。1986那年,12歲的桑巴就讀初中,幾個陌生的老師來到甘肅,召集他和其他同齡同學到課室裏量度身材比例和彈跳節奏,桑巴不知所以,後來聽初中老師說才知道是中央民族大學從北京到各地招募舞蹈學生。對在草原長大的藏民來說,舞蹈自然地融入日常生活,毋須學習,桑巴不以為意,一個多月後卻收到縣上文化局寄來信件,點名讓他考文化科,老師跟他說機會難得,考過了基本上就有希望去到北京培養。只通藏文、不懂漢語的桑巴在老師「協助」下通過考試,並獲得錄取通知書。那時住在小鎮的桑巴對學習舞蹈沒有太大嚮往,只抱持着「想看更大的地方」,堅決地說服了父母,遠走約1500公里到北京學習民族民間舞蹈。

渴望身體不受限制地跳舞

刻苦習舞5年,練過無數按照傳統風格節奏的規範動作,直至看到廣東舞蹈學校現代舞實驗班在京的展演,桑巴才知道原來舞蹈是那麼的自由:「我突然發現,他們(舞團)沒有風格,每個人可以創造一個自己想跳的舞蹈,讓我腦子一下子『砰』打開了,我們一直老是在說身體是舞蹈的第一語言,可是你這個語言是受拘束的話,我感覺有點不過癮。」1992年桑巴升上大學,但他已對固定的系統教材失去興趣,渴望身體不受限制地跳舞,很快半年後就退學了,做出另一個堅決的轉變——加入廣東實驗現代舞團(廣東現代舞團前身),那時才是他喜歡上舞蹈的時刻。

CCDC創辦人曹誠淵是當年廣東實驗現代舞團的藝術總指導,他要求學生不止學習當現代舞演員,同時也要學習創作。1993年全國舞蹈比賽剛好在廣東舉行,有扎實民族民間舞蹈基礎的桑巴卻報名了古典舞項目,編了第一個作品《撲朔》,「那時候《霸王別姬》是最火的電影,我用趙季平的音樂、用戲曲花旦的音樂,化了個虞姬的妝來做一個男兒身。在全國舞蹈比賽演這樣的東西可能以前沒出現過,我想去破壞他們的僵局」。

其實在讀書時桑巴已有先例,他偏不選擇民族民間舞蹈,而去參加芭蕾舞比賽,說要給自己挑戰,「你不這樣的話,你活着幹嘛?活着就是給自己提不同的想法,看看能不能過這一關」。桑巴喜歡探索舞蹈的歷程,不想限制自己,亦不喜歡重複運用既定的、拿手的舞蹈,現在的他認為:「其實什麼是舞蹈,永遠沒有一個答案,所以你每一次自己給作品一個命題,你去挑戰、做的時候,它就慢慢在形成舞蹈的可能性。」桑巴接續說:「或者說現代舞是過去式,那現在我們叫當代是指現在當下的、未來做的,當代舞最可取的東西,它是不可被定義的,假如定義的時候,那當代舞就不存在了。」

感受各地細節 喜重組喜結構

一直到1998年,桑巴與團員在廣東實驗現代舞團期間互相給彼此編舞,隨舞團帶着舞作去到歐洲、美國等10多個國家演出。在曹誠淵的邀請下,桑巴在1999年來到香港,加入CCDC成為全職舞者。3年後又入選「勞力士創藝推薦資助計劃」,再赴德國師從舞蹈大師威廉.科西(William Forsythe);後來自2015年起,擔任CCDC駐團編舞;繼舞蹈家伍宇烈後,桑巴今年初起擔任CCDC第五任藝術總監。

從成長的草原去到不同的國家城市,桑巴感受到每個地方不同的節奏、氣質或結構,「我去意大利排舞,別人說『桑巴你怎麼會這麼安靜呢?』因為意大利就是這樣,出來喝着紅酒,聊個天,你不能着急;那德國不是,on time、差一分鐘不行,時候結束就關燈了,香港也是這樣;草原上可以慢慢,完全沒有時間概念的,『你什麼時候到?』『可能下午。』你看那個山頭那幾匹馬沒出現代表人沒出發呢」。桑巴特別愛鑽進一些小細節,「這些經驗、在每個地方長期待的時候,你才知道每個地方它的特色、語言、能量是什麼」,也用作轉化成作品的特質。

「我喜歡重組、喜歡結構。我會從不同的角度看舞蹈,而不是說只是看一個情感或者狀態,你從空間的角度看、看這個演員帶來的質感,所以我會比較跳躍。」桑巴說,以舞作《茫然先生2.0》為例,他說16部攝影機同時運作,每次屏幕切換要理順當中的影像邏輯,整個演出像在混亂過程裏有機地完成,與《和光同塵》同樣,舞作最後散發的力量超出他編排時所想。桑巴不少舞作也利用到現場錄像、投影或打破場地空間的運用,他說:「我喜歡玩,喜歡玩不同的東西、喜歡去學。我在德國一個人的時候,我學音樂編程,有很多open source的東西是公開,你下載下來,自己就可以改。就是玩,純粹是玩,那這個玩的過程也是學習過程。」

如今當上藝術總監後,桑巴面對和承擔更重的責任,「你要有態度、說法,對舞台要有要求,或者看你在旁邊的整個業界年輕的一代人,你要有一個提攜的功能」。在新舞季「起幕」將開設全新舞台系列「佼佼錚錚」,請來殿堂級大師如威廉.科西與團員合作,讓年輕舞者演出不同風格的舞作,或把有潛力的人介紹到國外,使舞者更成熟和多元化。

面對變化時勢 思考如何建立icon

桑巴回想起1993年還在廣東實驗現代舞團,那時很羨慕香港有像CCDC職業化、有嚴謹製作態度的舞團,但這幾年看來香港少了以前的自信,「現在是開始飄了,不知道怎麼了」。桑巴坦言在每個崗位有不同的思考,包括面對今年度政府對九大藝團的撥款削減,或政府研究中的進出機制,「像這樣在香港舉足輕重的一個當代舞蹈團,我們該怎麼做,我們現在也是在考慮,能保持原來的製作水準嗎?用什麼方式來彌補缺失,建起我們在香港的一個icon?這就是我現在要面對的」。他指CCDC一直承載的是要普及藝術,同時提供當代藝術的走向,重視藝術上的取向,「當代藝術有很多可能性,有些是你稱為垃圾,可是它有存在的價值」,失去的話就不夠百花齊放。

問到面對變化多端的時勢,當初為何會接任藝術總監一職,桑巴猶豫地答話:「我也沒想過我怎麼會接任……」沉思一會再說:「話又說回來,我喜歡挑戰,或者是為什麼不接受這個挑戰?起碼是我自己感覺應該試一試,它是在困難或者幹嘛的都應該試一試,那試一試的過程,就是給自己機會,給CCDC機會,這是雙向的。」

文:何詩韻

設計:賴雋旼

編輯:孫志超

電郵:[email protected]

[開眼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