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羅崑:調解之都深化國際交流 助力國家參與全球治理

發佈於

【明報文章】日前行政長官李家超會見傳媒表示,外交部長王毅將於5月30日親臨香港出席《關於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公約》簽署儀式;簽約國批准公約後,總部設於香港的國際調解院正式成立。此舉之要義,是展示國家對於和平發展理念及積極參與全球法律秩序重構的重要實踐。

事實上,在現時國際秩序快速演變與全球治理體系調整之際,調解作為一種非對抗性、低成本且高效率的國際爭端解決手段,愈來愈受到國際社會視為國際法治核心之一的解決爭端機制。國際調解院總部落戶香港,充分顯示國家在國際爭端解決領域上,是以主動及主導建立的姿態,促成第一個政府間國際法律組織。調解院由多個來自不同大洲、代表「全球南方」及超過20億人口的國家參與協商,這不僅拓展了香港助力國家在全球治理的參與空間,更有力鞏固香港作為國際法治樞紐的地位;總部落戶香港,更是為香港帶來榮譽,是對香港法治環境的有力背書。

國際調解院總部落戶 推動香港戰略升級

必須指出,香港近年積極推動以調解、仲裁替代訴訟來解決爭議。根據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的最新《國際仲裁調查報告》,香港與新加坡並列全球第二最受歡迎仲裁地;而在港的裁決,亦可於超過170個《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締約國強制執行,充分顯示在香港的仲裁裁決獲多方承認。另外,香港至少有8家國際仲裁機構,國際商界可以在港選擇合適機構處理仲裁,印證國際社會對香港仲裁服務發展的信心和肯定。

因此,國際調解院總部落戶本港,是進一步推動香港從區域仲裁中心向全球調解中心的戰略升級,同時為香港法律服務產業帶來升級動力,催生更多專業人才與配套產業聚集。行政長官李家超指出:「國際調解院會帶來很多經濟效益,服務需求將創造大量崗位……亦會吸引國際組織、非政府機構及學術機構進駐。」此觀點的含義深遠,除了體現國家對香港國際化角色的全面支持,更充分給予香港信任,對香港已有的獨特優勢高度肯定,更好助力國家參與國際事務的影響力。

毫無疑問,香港實行普通法,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採用中英雙語普通法體系的司法管轄區,能夠為外資企業提供熟悉的法律環境。同時,香港是亞洲的國際法律服務樞紐,截至今年3月,全球百大律師事務所,有逾半數在港開業。因此,香港擁有大量高質素法律專業人才及其他領域的專家,這些專才絕對能夠在國際爭端解決服務當中,扮演相當重要角色。

配合「超級聯繫人」角色 更好規劃城市發展

香港倘能藉國際調解院總部落戶的時機,將行政長官李家超的觀點納入長期發展規劃,即「吸引國際組織、非政府機構及學術機構進駐」,結合西九文化區、北部都會區等區域發展規劃,設立統籌國際企業/組織的一站式服務中心(使其更有效落戶香港),向其提供土地配套、稅務優惠等,助力招商引資與培養人才,在一定程度來說,是大力推動本地培訓更多具有跨文化能力兼全球視野的專業人才,為未來香港及國家參與國際事務提供足夠的「人才庫」。

長遠地看,藉由國際組織落戶的契機,香港可以更好規劃城市發展戰略,配合國家賦予香港的「超級聯繫人」角色,使本港成為可雲集全球有影響力國際企業/組織的國際城市,同時能夠成為國家推動「和平解決爭端」的橋樑,善用國際規則的參與和塑造,向國際社會傳達國家在國際法治領域的制度自信與戰略遠見,包括尊重文化多樣性、兼顧公平正義與主權平等的全球法律秩序重構理念。全方位參與國際社會重塑,國家將持續以建設性的姿態,引領國際法治走向多元共存、合作共贏的未來。

作者是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秘書長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羅崑]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