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調解院無歐美參與 林定國:數字理想並觸及逾26億人口 信更多國家將參與 (12:13)

發佈於

國際調解院總部落戶香港,33國上周在灣仔簽署《關於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公約》。律政司長林定國今(1日)在商台《政好星期天》稱,認為33個締約國是「理想數字」,觸及26億至27億人口,也歡迎其他國家參與。對於歐美主要國家未加入,他指有信心隨調解院投入運作,將有更多國家支持。

林定國認為33個締約國屬「理想數字」,因傾談階段只有19個國家參與,宣傳時也只有20多國,最終有33國,也觸及26億至27億人口,涵蓋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歐洲也有兩個國家。他又表示33國非最終數字,歡迎其他國家參與,並指就算不簽約也可使用服務。

有意見認為歐美主要國家未加入,或影響權威性,林定國稱實際成果才重要,有信心隨時間有更多國家支持,又說成功的國際公約要幾十年建立信心,盼以「長遠眼光、更高格局」看待。

林定國:調解結果具約束力 將努力建立制度公信力

至於成立調解院的迫切性,林定國說國際爭議長期存在,強調調解不是零和游戲,而是互惠共贏。他又相信國與國無理由不執行自願參與的調解結果,加上現時多使用國際公約落實調解成果,具約束力,而人民間爭議的仲裁成果可轉化為判決書,具法律執行力。問到現時聯合國機制下不少決定無法執行,他稱持樂觀態度,不應把焦點放在小部分國家不遵從的「沮喪例子」,認為大部分國家願意和平解決問題。

林定國另在無綫節目《講清講楚》被問到以巴衝突、俄烏戰爭等能否在調解院處理,他表示有些國家覺得不適合的問題,不會強制交給調解院。問到調解需雙方同意,啟動門檻會否較高,他稱是「誠意問題」,邏輯上國家也希望爭議盡快結束,有動機解決,調解院也需建立制度,讓國際相信調解員中立性、經驗,鼓勵大家使用。他又指香港在商事類案件經驗較多,但不反映將來只吸引此類案件,調解院將處理不同案件。

林定國在港台節目又指以往國際欠缺政府之間專注調解的機構,調解院可補充短板,亦屬公共法治產品,並非單純為個別國家個人利益,鼓勵所有國家和平解決國際爭議,相信在紛亂環境中具吸引力。

本港人才強項非國家間仲裁 但商事仲裁經驗豐富

至於本港仲裁人才,林定國表示調解院處理幾方面爭端,對於國與國之間的糾紛,資深外交人員可能較適合,未必是本港人才強項;但處理國際商事爭議,本港相當多經驗和人才,但也要努力爭取進入調解員名冊。

林定國又說,調解院選址灣仔舊警察總部,估計今年中完成改建,但取決於秘書處物色人員、建立管治架構等進度,以及其他締約國內部批准、提交案件等事宜上配合,冀今年底至明年初正式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