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香港罕現C組輪狀病毒 袁國勇料病人最可能因進食未煮熟食物後感染 (11:01)

發佈於

瑪嘉烈醫院腫瘤科今年2月有3名醫生出現急性腸胃炎症狀,其中一人病發3日後亡,衛生防護中心在離世醫生組織樣本發現C組輪狀病毒,但與其死因的直接關係不清晰。協助調查的港大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港大團隊發現另一名女子的糞便樣本同樣帶C組輪狀病毒,他稱該病毒較罕見,有理由相信社區有很低程度爆發,相信最大機會是經進食未完全煮熟的食物而感染,尤其是未煮熟的海產、特別是貝殼類。

袁國勇今早(2日)於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表示,以往香港較常見A組輪狀病毒,今次是第一次在香港發現C組輪狀病毒;由於病毒不常見,故大部分實驗室都不會進行相關測試,醫管局日後會針對嚴重腹瀉個案,進行C組輪狀病毒的檢測。他稱,文獻對該病毒的記載不多亦不清楚,並未有解釋病情或會引起的併發症,團隊仍要多研究其毒性並加強監測。

兩人基因排序不一致 個案無關連

港大團隊早前回顧2月瑪嘉烈醫院及伊利沙白醫院送往實驗室的954個糞便樣本,發現一名29歲女子的糞便樣本同樣檢測出C組輪狀病毒,袁國勇指,女子與離世醫生之間的感染無任何關連,兩人驗出的病毒屬同一基因型,與俄羅斯、意大利及日本曾發現的病毒較為接近,但基因排序並不一致,不過可排除是新發性傳染病;由於兩人都是在2月初時開始腹瀉,有理由相信當時社區有很輕微的爆發。他又指,病人最大機會是進食未完全煮熟食物而感染,亦有可能是分別接觸到兩個輸入病例。

他提醒市民,尤其是65歲以上、曾做過胃部手術、長期病患或免疫力較低的人士要注意廚房及手部衛生,避免進食生冷食物及未經煮熟海產。袁國勇又提醒,如果市民出現急性腸胃炎症狀,一定要補充足夠水份及電解物;若出現高燒、屙血等,醫生才會考慮處方抗生素,亦重申不應選擇非類固醇消炎藥,否則會破壞腸道黏膜,更易引起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