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國際

認證機制增小茶農負擔 肯尼亞停雨林聯盟合作

發佈於

【明報專訊】在茶價持續低迷下,《衛報》報道指全球第三大茶葉生產國肯尼亞政府5月已下令全國茶業暫停與國際非牟利組織「雨林聯盟」(Rainforest Alliance)的合作,指其嚴格認證計劃的成本「不公平地」增加了製茶廠、茶農的財政壓力。肯尼亞政府認為,相關認證所需費用應該由最終消費者承擔,而不是由種植者承擔。雨林聯盟表示正與肯尼亞農業部商討合作解決問題。

肯尼亞農業及畜牧發展部5月向全國茶業持份者發通告,宣布暫停全國茶廠的雨林聯盟審計、現場檢查和認證程序。因為遵循雨林聯盟國際認證框架,對小農經營的廠房和合作社造成「成本高、實惠少」的現象。

此決定是政府5月8日與肯尼亞茶葉發展局、雨林聯盟代表等舉行諮詢會議後決定的。肯尼亞農業及畜牧發展部首席秘書羅諾(Paul Ronoh)在會上表示,實行雨林聯盟計劃的負擔先是落在茶廠,然後「逐層下放到茶農和種植者」。茶農通常是小農戶。羅諾說:「這種負擔應該由需要認證產品的最終消費者承擔,而不是由種植者承擔。」

年花2.5萬認證 倡由消費者負擔

雨林聯盟的認證具國際公信力。凡商品附有其綠蛙標籤,代表着生產過程符合其促進的永續農業、林業和負責任商業行為等標準,有利提高商品和企業聲譽檔次。其認證成本包括培訓、審計、履行機制、文件編訂。以每年處理500萬至1500萬公斤新茶的茶廠為例,認證成本一年約2900至3200美元(約2.3萬至2.5萬港元)。這對許多合作社來說是一筆難以長期負擔的投資,但是與認證相關的好處並不明顯。

英國慈善組織公平貿易基金會5月一項調查發現,肯尼亞只有五分之一的茶農、種茶及製茶工人,月入足以提供家人生活所需,包括糧食和送子女就學。

肯尼亞茶葉貿易商西蒙(Christine Simon)表示,市場買家想以最低價格獲取認證的茶葉,「這種矛盾使生產商陷入困境——他們被期望符合嚴格而可持續的標準,卻得不到足夠的補償」。

(衛報/肯尼亞星報/STiR茶與咖啡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