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比亞迪等承諾支帳期不逾60天 響應保障中小企新規 業界:價格戰已影響供應商

【明報專訊】國務院今年3月修訂公布《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以解決大企業拖欠中小企款項問題,有關條例於6月1日正式實施,包括比亞迪(1211)、吉利(0175)、小鵬(9868)、理想(2015)等多家車企周二晚起先後陸續表態支持,宣布將供應商支付帳期統一至60天內,以實際行動加速產業鏈資金周轉效率,推動汽車產業健康發展,一眾車股昨普遍升3%至4%。
內地車圈「內捲」愈燒愈廣,除了車企本身遭殃,很多下線企業都叫苦連天,上月市場傳出比亞迪山東品牌經銷商「爆煲」,資金鏈斷裂。相關的嚴重情况已引起中央高度的重視,上周外電報道,工信部、市監總局和發改委罕有地聯合召開會議,比亞迪、吉利等逾10家車企高層獲邀出席,與會官員更在會上要求電動車企業「自律」,嚴禁以低於成本價出售新車或不合理減價,近日多家車企紛紛宣布將供應商支付帳期統一至60天內,以實際行動加速產業鏈資金周轉效率,回應中央的指示。
部分車企貿易應付帳急升
事實上,內地汽車「價格戰」已經對供應鏈產生不良影響,尤其是帳期問題已成為行業問題,以近日掀起減價戰的比亞迪為例,去年貿易應付帳及應付票據按年增23%至2440億元(人民幣,下同),佔年收入31%(見表),絕大分應付帳期為1年以內;吉利相關的應付債務更急升46%至864億元,佔年收入36%,其中636億元需於60日內支付,當中470億元為第三方貿易應付帳;至於新能源車企的貿易應付帳及應付票據佔年收入比例更高,小鵬去年的佔比就高達56%,當中需於3個月內支付的應付帳按年增兩成至144億元;理想相關應付債務佔去年收入比例為42%。
業界:須限制非現金支付方式
根據修訂後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明確大型企業應自貨物、工程、服務交付之日起60日內支付款項;規定不得強制中小企業接受商業匯票、應收帳款電子憑證等非現金支付方式,不得利用商業匯票、應收帳款電子憑證等非現金支付方式變相延長付款期限。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章弘指出,之前汽車供應鏈企業普遍面臨較長的回款周期,有時多達9個月甚至更長,導致許多中小配套商的資金鏈緊張,不得不依靠貼現、短貸等方式維持運營。他表示,縮短帳期確能夠緩解供應商的資金壓力,提升其經營韌性和創新能力,但他認為,僅靠各車企口頭承諾60天帳期未必能確實保障供應商能及時拿到回款,建議還應規範支付方式,如要求必須使用現金、禁止使用6個月承兌匯票等,以真正杜絕回款延遲到帳的現象。
明報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