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子捨身救人變癱 父捨身照護無間 「將來」遙不可及 父親節唯盼兒再站立

【明報專訊】前年7月,當時18歲的朱煒傑(傑仔)在地盤工作,為救工友墮入5米深坑,胸部以下身體癱瘓,至今仍等候手術。意外後朱爸爸全力照顧兒子,鮮有下廚的地盤佬變細心的住家男,每日到醫院探望,照顧兒子三餐,例如煮粟米肉粒飯,希望病牀上的兒子易入口。出院後更貼身照顧,替兒子沐浴、塞肛排便、定時按摩,免得他雙腿抽搐。「當你做父母,你就很難諗自己。」生活離不開兒子,「將來」兩字,對45歲的朱爸爸來說遙不可及。現在他只有一個心願:盼傑仔能再次站起來,健康獨立成長。
明報記者 廖俊升
意外兩年,這一家過得不易。媽媽負責工作,原本是地盤「大佬」、身形健碩的朱爸爸全職照顧傑仔。為人沉厚的朱爸爸平時不多談感受,而是以無微不至的照料表達父愛。
住院一年 天天下廚「遠征」陪伴
傑仔住院一年,朱爸爸每日來回3小時,從天水圍住所到大埔醫院探望。路程遙遠,朱爸爸形容那一年最辛苦。「盡量都陪着他,他一個人在醫院太悶,病房全是老人家。我也不能上班,因為要睇住他。」
曾做廚房的朱爸爸放下鑊鏟10多年,鮮有在家下廚,但為了挑吃的兒子,每朝再做煮飯公。「會煮粟米肉粒飯,易入口較方便,初初不會煮得太油膩,後期他健康了,便煮他想吃的東西。」探訪時間過後,他會在大埔徘徊整個下午,挑兒子愛吃的餐點,夜晚再探望。
去年6月,傑仔出院回家,朱爸爸將家居大裝修,拆掉房門方便兒子上牀,並換了一張可調節高度的醫療牀,梳化加了兩張增高墊,希望傑仔住得舒適。
出院日日助按摩排便「如妹仔」
朱爸爸對傑仔全天候照顧,早上先倒尿壺,然後按摩雙腿,再幫他落牀梳洗。午飯後做復康練習,爸爸再按摩傑仔雙腿大半句鐘,然後移動傑仔至自動單車機做練習。
傑仔無法自己如廁,要定時塞排便藥,出院初期身體未適應環境與排便時間,有時會清晨在牀上排便,甚至在街上排便,朱爸爸逐步學習照顧,「開頭麻煩少少,需要磨合」。
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朱爸爸不消半秒回答:身形。傑仔長得高大,亦因不能郁動而長胖,身形比壯健的爸爸闊大,雙腿尤腫。朱爸爸要用雙手抱起傑仔一隻腳,放在自己的大腿上塗跌打酒按摩,確是吃力,「要幫他拉鬆雙腳,他雙腳有時很硬,有時會伸直,有時抽搐,要辛苦一點替他按摩,最緊要保持不要萎縮」。
意外之後,父子形影不離,除外出吃飯,以及每周兩次乘復康巴士到沙田做物理治療,就只能困於家裏。朱爸爸曾望兒子出身,自己可旅行享受生活,也因意外打消念頭。「日日對着同一人當然悶,上班至少有同事。現在我要看他什麼時候去廁所放尿,我就像『妹仔』,因為他不能動,我便要斟茶遞水,他做『大爺』。」生活雖悶,但為了兒子只能堅持,「當你做父母,你就很難諗自己」。年僅45歲的他說不敢思考未來,兒子是首位,只能見步行步,「他不好,我都不會好」。
父疚介紹子入行 子憂救人變害人
回想那場意外,他們猶有餘悸。傑仔捨己為人,有人稱他是「英雄」,腰帶纏腹、坐在梳化的傑仔聽畢猛力搖頭,說自己像「害了人」,因意外受社會關注,地盤停工、工友手停口停,影響不少家庭。在旁的朱爸爸不解:「自己受傷還想別人?」
兒子為別人設想,使朱爸爸內心矛盾,雖心痛仍為兒子的善良自豪。「他出於本能救人,英雄就不算,但起碼我知道,我個仔是一個好人,教得好。」朱爸爸仍內疚介紹兒子入行,如傷害了兒子。除了學習照顧,朱爸爸亦努力學習面對傷痛,「這場意外已不能改變,只能看淡一點,無得再怨天尤人,改變到什麼?開心點面對……像一般家庭那樣,開心就得,在家裏打機過日晨,過得舒服就開心」。
「意外已不能變 只能看淡一點」
去年工業傷亡權益會為傑仔籌得100萬元,他有望接受手術,至今尚在排期,等候期間要月花4萬元做物理治療。「上年父親節說很快(做手術),我也開心了一段時間。」朱爸爸說,手術會在兒子的脊椎安裝晶片,盼能恢復身體動力,但要等候有手術經驗的台灣醫生來港,一等便一年。
今年父親節,傑仔會和爸爸及爺爺吃飯慶祝,「他(爺爺)看到個孫起碼會笑」。朱爸爸不求兒子送禮物,一頓飯就夠,「開心就日日都是父親節」,至於父親節願望,朱爸爸只盼傑仔手術後能站起來,重新獨立生活和工作,「搞掂到他,先搞掂到我,他也要學會生活」。
(父親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