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港英執業涉足國際公法 白天賜:大學辯論愛上訟辯

發佈於

【明報專訊】本港執業大律師中,白天賜(Tim Parker)是少有同時在香港及英國均執業的資深大律師,也涉足國際公法。他曾參與多宗司法覆核案,例如處理同性戀者收養人的QT案成為平權案例之一,亦曾參與歐洲人權法院案件。大學活躍辯論的他形容,自己有幸接受法律教育及加入大律師行列,「有責任盡可能回饋社會」。

至今陳辭仍感壓力

白天賜在澳洲修讀文學士,後在港大讀法律。這名四十出頭的資深大律師接受本報書面訪問時說,到港大讀法律是延續自己對公共政策的興趣,本身無特別想過執業,大學期間參與英文辯論隊及嘗試模擬法庭(mooting)後,便愛上訟辯。在學期間,他曾與大學辯論員為中學生舉辦英文辯論訓練營,該活動後來發展成「香港議會式辯論協會」。他說:「時至今日,當要公開向抱有懷疑態度的法官陳辭,我在表述方面仍面對一定壓力,驅使我在考慮論點及鋪陳上做到更易理解、公正及具說服力。」

作為處理公法的一員,白天賜稱,法律界維持獨立,對維持法治及個人權利至為重要,向法院尋求濟助也是《基本法》及《人權法》的保障。他說,「個人深信有幸修讀法律及加入大律師行列,有責任盡可能回饋社會」,方式則不限於提供法律意見、協助申請法援或處理案件,義務工作亦只是方法之一,不少同行會透過兼任司法工作、擔任公營機構或董事成員、教書等回饋。

稱港與普通法地區同行仍關係緊密

白天賜同時是英國Blackstone Chambers成員,其他較為港人熟悉的成員包括御用大律師彭立克、QT案合作的御用大律師Dinah Rose。白天賜說自己以香港為家,大部分時間在港,有需要時才到英國處理案件或必要事務。他說,兩地大律師工作本質並無差別,他處理的公法、商業糾紛及競爭法,法律內容近似。儘管部分外國移居香港的大律師於回歸後陸續退休,他說香港與普通法地區的同行仍保持非常緊密的關係。

作為本港少數參與國際法院案件的律師,白天賜說國際公法價值被低估(underrated),尤其若本地法律參照國際公約制定,本地法律運作很多時與國際公法息息相關。香港法律界人士縱較少處理國與國之間的爭議,他認為在處理國際投資協定爭議仍有不少機遇,也有不少香港律師參與其中,「對有意加入(公法)專業的人,我認為一般需要國際公法方面的深造資歷,此外,透過在國際法庭或國際組織實習,也是尋找這方面機遇的好機會」。

(3資深大狀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