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看好中國科技生物科技消費股 授投資錦囊

【明報專訊】瑞聯銀行北亞股票業務主管林燕在2月6日的「名人樓市論壇」中指出,當時恒指預測市盈率僅約9倍,低於長期歷史平均值的10.5倍,估值屬吸引,指中國股市今年仍會為投資者帶來很多機會;當中,她認為,中國人工智能(AI )相關科技股及生物科技股(biotech)將屬未來本港新股焦點所在。上文見報以來,除了中國科技股向好外,中國生物科技股亦表現強勁,該板塊不少新股更來港上市,包括現與三花智控(2050)同期招股的佰澤醫療(2609)及藥捷安康(2617),可見林燕測中相關大方向。
目前在港股中,林燕仍看好中國人工智能(AI )相關科技股及生物科技股,但她強調一定要謹慎選股,她只會投資行業上最好的股票。她舉例,並非所有中國科技股均會受惠於AI的發展,例如近月內地電子商貿行業便正因為競爭激烈爆發價格戰。
採ETF投資中國生科股 分散風險
中國生物科技股方面,林燕指出,由於內地近年實施醫藥帶量採購政策,令藥品價格大跌,因此該板塊已低迷一段長時間,惟個別優質中國生物科技股近月成功與歐洲同業合作研發新藥,成為股價上升催化劑。她亦強調,由於有關上市公司未來股價表現視乎研發新藥的進展,這本身已存在較大風險,而且一般投資者亦難以掌握有關進展,故她建議以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投資一籃子中國生物科技股,而非投資個別上市公司,從而分散風險。另外,林燕指出,中國消費市場近年已出現不少新模式,例如消費者不再像過往一樣熱中購買奢侈品,轉為更重視產品性價比,也追求體驗式消費,故此她目前傾向投資於受惠這些新模式的中國消費股。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封面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