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楊智佳:個別內險股重拾強勢 新華保險可吸

【明報專訊】恒指昨日下跌80點,收報23,980點,主板成交2021億元。調整市交投略為縮減,投資者買入意欲減弱,同時未見龐大沽壓,初步定性為健康調整。整體港股之中,昨日1287隻下跌,781隻上升。下跌5%或以上股份多達240隻,上升5%或以上股份僅129隻。跌股多於升股,屬典型調整市。
《明報》港股數據庫涵蓋30個行業當中,18個行業平均錄得下跌。熱炒股多數出現沽壓,醫療保健行業平均下挫3.51%,今年累積升幅最多的歌禮製藥(1672)及和鉑醫藥(2142)分別急挫13.56%及15.47%,生科股龍頭的信達生物(1801)及君實生物(1877)亦分別下跌4%及9%。正如早前本欄提及,生科股一旦進入調整,幅度不會少,至於哪個位置能錄得較大支持?有見龍頭生科股累積了接近20個交易日的升勢,當股價回吐至20天線的話、回撤至近期升浪的平均價,或許能初步守住。
生科股回吐至20天線 或能初步守住
至於生科股會否快速完成整固、再展升勢,要視乎資金有否新的出路。網絡科技類股份重新獲投資者青睞,例如阿里巴巴(9988)及騰訊(0700)能夠追落後逆市上升,舜宇光學(2382),瑞聲科技(2018)亦向好,倘此類落後股持續轉強,資金有機會從生科股暫時撤離。因此,吸納生科股毋須操之過急,可同時觀察其他科技股走勢才作決定。
除生科股外,其餘大部分下跌行業的平均跌幅為1%以內,整固尚算溫和,未有迹象顯示港股進入中線弱勢。
防守性股份及落後股佔優,具備防守力的公路股及燃氣股仍然偏穩。個別內險股回復強勢,除了早前推介過人保集團(1339)之外,經營內地壽險業務的新華保險(1336)亦是可以吸納之選。
新華保險與人保集團的共通點,是近期保費收入錄得可觀增長。新華保險最新公布今年1至5月原保險保費收入99.09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26%,相比2024年的原保險保費收入增速2.8%明顯加快。至於今年首季純利按年上升19%,至58.8億元人民幣,表現不俗。
新華保險中線首先上望48元
近年內地壽險企業的保費增長表現出現分歧,上述的人保及新華保險,均較中國人壽(2628)及中國平安(2318)為佳,股價雙雙跑贏後兩者。
論估值,新華保險股價相對每股內含價值約0.44倍,市盈率只有4.3倍,仍然偏低,未來有上升空間。股息率約3.9厘,估計今年收入盈利增長之下,全年派息有增無減。
新華保險於去年9月港股大升市期間,股價短時間內上升逾1倍,其後進入調整,股價今年開始逐步回升,交投卻不見明顯縮減,反映投資者持續積極買入該股,除了4月7日港股大跌市之外,其餘時間均未見新華保險股價出現明顯調整。
踏入6月中旬,新華保險正向歷史高位進發,預料後市阻力不大,中線首先上望突破頸線後的量度升幅48元,明顯跌穿35元止蝕。
[楊智佳 數據尋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