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瀚亞投資英永沛:日股尋寶 須避免「低價陷阱」

【明報專訊】近年來,日本企業管治改革深化、工資增長趨勢形成、貨幣政策調整以及全球資本重新配置,日本市場正吸引愈來愈多國際投資者的關注。瀚亞投資在管理客戶資產配置時,也將日本列為重點關注地區之一,這主要源於日本經濟正在發生的結構性改變,從長期的通縮困境逐步轉向可持續增長軌道。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市場仍存在許多價值型公司有待發掘。
瀚亞投資客戶投資組合經理英永沛表示,基金經理在選股時會綜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其中企業估值吸引力是重要指標。他舉例說,當發現某隻股票估值異常低廉時,需要仔細辨別是周期性因素還是結構性問題所致;投資者在分析時必須全面掌握相關信息,避免陷入所謂的「低價陷阱」。
倘估值異常低廉 須仔細分析
回顧日本經濟歷程,過去30年間長期陷入通縮螺旋,嚴重抑制企業投資與消費意願。2012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推行「安倍經濟學」一系列政策,旨在提振經濟、擺脫通縮困境。這套政策核心內容可概括為「三支箭」:大膽的貨幣政策、靈活的財政政策和促進民間投資的結構性改革。這些政策在刺激經濟增長和通脹方面取得一定成效。自2022年起,日本核心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持續保持在2%以上,顯示通縮壓力明顯緩解。2024年3月,日本央行正式結束負利率政策,標誌着經濟進入全新發展階段。健康的通脹環境有效提升了企業定價能力,為盈利增長創造了有利條件。
英永沛從宏觀角度分析,2023年日本央行加息被市場解讀為經濟復蘇的積極信號,但近期加息動機更傾向於抑制通脹。他認為無論是基於經濟增長還是抗通脹考量,日本都將維持加息趨勢。雖然當前宏觀氛圍較去年略有降溫,特別是在旅遊酒店等行業表現明顯,但相信這些負面因素已逐步被市場消化。實際上,不少投資者正在積極尋找「估值合理的投資機會」。在與客戶交流過程中,英永沛注意到日本企業管理層普遍存在論資排輩現象,因此深入了解管理層的未來規劃顯得尤為重要。通脹環境的出現促使許多企業開始拓展新業務,同時剝離利潤率較低的業務板塊,這對日本企業的長期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日科企短期漲幅大 投資應適當分散
日本科技企業在去年「納指七雄」大漲行情中表現亮眼。對此,英永沛建議投資組合應保持適當分散,對於這類短期漲幅較大的行業,投資者需要審慎評估其估值水平是否已偏高。值得關注的是,東京證交所近年來積極推動企業提升資本效率,許多公司通過股票回購、增加分紅等方式回饋股東。同時,日圓貶值態勢有利於出口企業,其海外收入在換算為日圓後呈現大幅增長。
旅遊業方面,日本觀光業已全面恢復至疫情前水平,2024年全年訪日遊客達到約3687萬人次。旅遊消費(包括零售、餐飲、酒店等)不僅直接提振地方經濟,還間接促進了就業市場改善和薪資增長。
2024年日本「春鬥」(春季勞資談判)結果顯示,大型企業平均加薪幅度達5.28%,創1991年以來最高紀錄,中小企業也紛紛跟進調薪。薪資增長有效提升家庭可支配收入,進而推動零售、服務業需求。這種薪資-物價螺旋(Wage-Price Spiral)效應有助於維持溫和通脹,避免經濟再度陷入通縮。日本政府推動的「新資本主義」政策鼓勵企業將利潤合理分配給員工,並通過稅收優惠措施促進加薪。同時,放寬外籍勞動力限制的政策有效緩解了人口老化帶來的勞動力短缺問題。
日股PE仍低 企業盈利改善等利好
從估值角度來看,日股仍具備較強吸引力。相較於美股,日股市盈率(PE)仍處於歷史低位。日本央行結束負利率政策後,日圓匯率逐步趨於穩定,減少了外匯波動對投資回報的影響。長期而言,若日圓保持溫和升值態勢,將進一步吸引外資流入。英永沛強調,基金經理在分析企業時,特別重視企業治理與永續發展能力。同時,他們會根據經濟周期變化適時調整持股結構,以有效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風險。
總體而言,日本經濟正處於重要轉折點,企業盈利改善、薪資增長、外資回流及政策支持等多重利好因素,將持續推動經濟及企業基本面改善。愈來愈多的投資者在進行全球資產配置時都會考慮日本市場,希望能夠分享日本經濟新時代的發展紅利。
明報記者 龍彩霞
[基金特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