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稱聘售貨員實招劏魚工 孫玉菡:已指示勞工處調查 倘屬實將追究僱主 (12:32)

發佈於

政府於2023年推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容許僱主經本地招聘4星期不果後輸入外勞;惟有工會發現,勞工處網站一份涉輸入外勞申請的職缺,報稱招聘「售貨員」,實質欲聘魚檔工人。勞工及福利局長孫玉菡今(18日)回應,已指示勞工處作深入調查,倘事件屬實,將追究僱主;又強調會「確確實實做到本地工人優先就業」。

本報報道引述零售、商業及成衣業總工會總幹事張麗霞表示,有申請輸入外勞的僱主,經勞工處網站作本地招聘時沒準確描述職缺,質疑「資訊落差」將影響本地工人就職配對。孫玉菡稱,當局將翻查紀錄,了解個案的真實情况,倘屬實會追究僱主。他又說,局方一直與工會保持溝通,盼工會協助將輸入外勞前的本地招聘資訊轉達予工人,未來亦會在勞工處的招聘網站列明職缺涉外勞計劃,「如果大家覺得這份工作自己適合做,那就要積極參與,請了本地人就不會請外勞」。

孫玉菡續指,「補充勞工優化計劃」的招聘流程會做到公平、公允,「盡可能將工作留給本地人」,但若欠本地人應徵,「也要給僱主有這樣的途徑去請外勞,填補勞動力的缺口」。

勞工處昨亦公布新措施加強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包括在處方「互動就業服務」展示申請公司名稱,但維持不公開僱主名稱及聯絡方式。孫玉菡解釋,勞工處「互動就業服務」涉數以萬計的工種,不公開僱主名稱及聯絡方式屬一視同仁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