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
瑞士女名宿迪肯曼首訪港 見證女足發展轉盛 「一切皆有可能」

【明報專訊】贏過兩次女子歐聯冠軍的瑞士女足名宿拉娜迪肯曼(Lara Dickenmann)近日在瑞士駐港總領事館邀請下訪港一周,推動女足。她昨接受《明報》訪問,分享曾經歷資源匱乏的困境到見證全球女足發展日漸普及,並鼓勵香港女足球員要「相信自己」。
文:林銘儀、余瑋;圖:林銘儀
場地提供:柏寧酒店
現年39歲的迪肯曼以2025年女子歐國盃大使及勞倫斯體育公益基金會大使身分,上周五起訪港6日。她代表瑞士女足上陣135次入53球,8次當選瑞士足球小姐;她效力里昂時兩奪女子歐聯冠軍,在禾夫斯堡亦4次成為雙冠王,2021年宣布掛靴,曾任瑞士女足U17助教,昨落實回禾夫斯堡女足任青訓總監。她今次到訪港會及學校等,與女足球員及居港瑞士學童交流,還體驗划龍舟,大讚港人友善和女足球員有活力,又對香港高樓林立感新奇,「和瑞士很不同,我們的建築很矮小、樓層也不高。所以香港在有限空間能夠有不少設施真的很好。我感受到香港女孩真的很愛足球,期待香港女足往後發展」。
少時經歷體會女足資源匱乏
迪肯曼6歲開始接觸足球,視碧咸和施丹為偶像,然而當年女足未盛行,她有7年只能跟隨一支男子球隊訓練,過程中體會到女足如何不被重視,「當時我是隊中唯一女性球員,很多家長不理解我為何要踢足球,更說我搶了男子隊的名額。當年社會觀念如果我說是女子球員,人們會對你印象很差」。
她承認昔日女足長期陷入「有成績才有資源」的困局,比喻爭取資源有如「銷售有破洞的襪子」,「沒有人願意買它,你要先贏冠軍,才有贊助商考慮投資」。她補充當年球隊資源分配男子隊優先,女子隊永遠是最後,她因而很多時要深夜在簡陋的訓練場練習,並提及女足球員效力業餘球隊時代價甚大,「我們要花錢或從工作請假才能比賽。有些女子國家隊球員更因而每年損失1萬至1.5萬瑞士法郎(約9.6萬至14.4萬港元)」。
如今女足成為瑞士熱門運動之一,迪肯曼欣喜現在每逢瑞士女足賽事都有電視播放,「現在瑞士女子聯賽中,過去以村莊命名的球隊,現成為國內最大球會。球員待遇大有改善,不用再做兼職可以專注足球」。她認為女足未來5至10年發展需要堅守價值,建立可持續發展模式,「像美國有競爭力的女子聯賽,每季都有新球隊加入,轉會費、薪酬和觀眾人數等都在不斷刷新紀錄」。
勉港將堅持會有所成
迪肯曼冀以自身經歷作榜樣,鼓勵香港女足球員勿輕言放棄,並相信自己能力,明白「一切皆有可能」,「我初學踢波時也很笨拙,花了很多年才有進步,只要你熱愛運動就堅持下去,終有一日會有所成」。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瑞士下月辦女子歐國盃 迪肯曼信加快推動家鄉足運 (2025-0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