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衛生防護中心更新指引 揭抗生素耐藥性增

發佈於

【明報專訊】衛生防護中心昨日推出更新版抗菌素指引《效果》,揭示本港因新冠疫情等因素下,抗生素抗藥性情况呈升勢,有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於5年間檢測宗數增近四成。中心昨舉辦論壇並去信全港醫生呼籲參考新指引,為有需要病人處方合適抗菌藥物,進一步遏止耐藥擴散。

函全港醫生籲參考 處方合適藥物

最新指引是自1999年制定以來第六版,指出醫院人手短缺、抗生素使用不當等導致院內抗藥性情况,新冠疫情亦增加住院者抗生素使用量,加劇抗菌藥物抗藥性。

有抗藥菌5年檢測宗數增四成

報告列出,醫管局實驗室2023年檢測出逾1.7萬宗「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近1.7萬宗「超廣譜乙內酰胺酶耐藥腸桿菌科細菌」,均為2019年以來最多,前者升近四成。報告引述世衛估算2020至2030年本港抗菌素抗藥性感染會導致18,433人額外死亡,總經濟成本達43億美元(約335億港元)。

《效果》總編輯、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向本報表示,本港抗生素耐藥性於世界各地中嚴重程度偏高,惟2009至2024年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新型抗生素中,僅有5種列入醫管局藥物名冊,內地則全部已入藥。他指藥廠因市場需求未有註冊,醫生亦憂被認為與藥廠存在關係而沒申請註冊。何續說,部分病人即使循「指定患者藥物使用計劃」用藥,亦需等約一至兩星期,建議日後可預先將藥物存放醫院以供使用,並由專家定期審批抗生素新藥。

衛生防護中心顧問醫生(抗菌素耐藥性)馬紹強稱,本港「謹慎使用類」抗菌素佔全港抗菌素的供應量,從2016年40.3%降至去年34.6%,顯示醫生較少處方廣譜抗生素,有助應對抗菌素耐藥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