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陳少波:國安法實施 給香港發展帶來穩定與確定

【明報文章】美國「特朗普2.0」政府掀起各種邪風惡雨,席捲全球。傳統的國際政治格局、貿易秩序、金融市場,被巨大的不確定性籠罩,甚至處於崩塌邊緣。而身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都會香港,卻為世界提供了一種高度確定性的選擇。在《港區國安法》實施邁向5周年之際,香港整體表現從金融市場到貿易中心、從留學市場到文旅中心,不僅展現出經濟層面極強的韌性,更展現出清晰的長期主義特徵,令世界不得不重新打量香港、不得不重估香港價值。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在過去幾年起落沉浮,是對香港價值重新認知的絕佳範例。作為亞洲區國際金融中心,美國《時代》雜誌曾將香港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但由於過去幾年IPO(首次公開招股)市場一度低迷,開始有人質疑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從去年11月美國大選塵埃落定後,香港股票市場成交額逐步攀升,從去年前10個月平均每日近1300億元升至近1500億元,今年2月平均每日成交額更是突破2900億元。港股成交額此前的日均歷史峰值出現於2021年,約1667億元。數據顯示,今年4月港股日均成交額2747億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45%;今年前4個月平均每日成交額2504億元,同比飈升144%。
不同國籍行業 都在重新發現香港
香港IPO市場更要用「熱火朝天」來形容:今年5月隨着寧德時代、恒瑞醫藥等大型公司陸續在港交所登場,本港IPO市場募資額創下2021年3月以來單月新高,這一成績也傲視全球。今年前5個月,港股市場共有27隻新股IPO上市,共募資約777億元,同比增長逾7倍,已接近去年全年的九成;而正在排隊赴港上市的企業多達150家,估計港股IPO全年募資額達1300億至1500億元。
每日成交額創新高與IPO市場火爆,顯示資本正回流香港,與美國資本市場危機四伏,特別是一再出現的「股債匯三殺」動盪局面形成鮮明對比。數家美資大型投行不畏個別反華議員的威脅,繼續投身港股IPO。西方資本在全球進入不確定年代,開始看到香港市場的確定性。曾宣稱「香港玩完」的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羅奇近期公開改口,更是西方精英重估香港的標誌話語。
同樣的事情,幾乎同時發生在多個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領域。國際貿易方面,於特朗普「對等關稅」的肅殺中,零關稅政策令香港的自由港金字招牌熠熠生輝;國際教育市場,當西方傳統名校紛紛陷入意識形態爭鬥,人們發現本港大學卻放下一張張安靜書桌;啟德體育園啟用,也讓全球娛樂業、體育產業找到新大陸……
不同國籍、不同行業的人,無論精英抑或草根,今日都在重估香港價值,都在重新發現香港。唯有如此,方能更真切而深刻地體悟到5年前港區國安法實施的歷史意義。
播下長期主義希望種子 開始收穫美好
5年前港區國安法落地實施,不僅令香港迅速終結街頭暴亂的血與火,也從根本擺脫了顏色革命的威脅,重新建立一個國際都會的正常秩序與發展軌道,重塑香港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的確定性。香港逐步遠離泛政治化紛爭,開始將更多精力用於發展經濟、科技創新、治理社區、增強自身軟硬實力和韌性。港人逐步遠離各種反中亂港歪理邪說,開始沉浸式體驗國家主體的蓬勃發展,從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一步步走入華東、華中、西南城市,從消費娛樂到醫療養老,更多地將自己事業和生活、現在和未來,與內地發展深度綁定。
一個遠離政治折騰、遠離街頭暴力的香港,不再是國家安全不設防的城市,更獲國家戰略愈來愈多支撐,同時也為國家所需提供更多香港所能。香港錨定中國式現代化,從而使自身的國際聯繫獲得穩定性的加持,持續展現一國兩制制度優勢,令長期主義開始在港落地生根。
一個安全、穩定的香港,於當下這個確定性稀缺的年代,愈來愈煥發出可持續的生機與活力。5年前港區國安法頒布實施,播下長期主義的希望種子,讓5年後的香港開始收穫穩定性的美好。
作者是香港正思研究院院長、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少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