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調查揭七成半白蝕患者感治療無效而放棄 病人組織盼政府提供藥物支援 (15:30)

發佈於

周三(25日)是「世界白蝕症關注日」,白蝕症病人組織「告白會」今(22)公布調查結果,發現逾80%受訪者對治療方法及藥效認知嚴重不足,逾70%病人盼透過治療令局部或全部皮膚恢復原有顏色;惟七成半受訪者覺得治療無助改善徵狀,所以放棄治療。「告白會」表示,白蝕症須長時間治療,惟政府服務輪候時間過長,盼當局提供藥物支援或資源轉介服務,讓患者及早接受適當治療。

告白會今年5月訪問61名白蝕症患者或其主要照顧者,了解本港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現年58歲的白蝕症病患者陳先生(化名)在30年前發病,起初只在頸上出現小白點,其後擴散至頸部、腰間、手腕及大腿等部位,當年獲皮膚科醫生明言「基本上無得醫」,遂開始尋求西醫以外的治療方式,但花光積蓄亦未能治好身上白斑。他說,患病後最希望可以將皮膚復色,重上穿上圓領衫示人。

白蝕症根據其在皮膚出現位置分為節段性及非節段性兩種,臨牀上90%患者屬非節段性。皮膚科專科醫生陳湧表示,非節段性患者的白斑擴大風險相對較高,治療也相對困難,過去治療方法主要包括類固醇藥膏、非類固醇藥膏及紫外光治療等,不過效果因人而異,很多時只能夠做到令白斑不進一步擴散。他續說,本港近日引入新藥物,或更能助患者皮膚復色,鼓勵病人向醫生商討新的治療方案。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