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環保基金增審查 防撥給非愛國者 甯漢豪談軟對抗 舉例「填滿維港」圖片挑動情緒

【明報專訊】國安法實施5周年,多名官員近日開腔談及本港國安威脅,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昨日接受報章訪問時表示,已就環保基金增加審查,確保申請團體「愛國愛港」,以免相關資源「落入『非愛國者』手中」。發展局長甯漢豪則表示,土地開發、安置賠償、填海發展都容易出現「軟對抗」,舉例有組織在修訂《保護海港條例》期間以「填滿維港」的圖片作「有心的挑動」,亦要慎防私人工程放緩致建造業界情緒被挑動。
政府設有環保基金支援環保和相關宣傳教育工作,謝展寰昨接受《文匯報》等報章訪問時表示,當局已增加基金的審查步驟,包括審視申請團體的歷史和工作背景,確保其為「愛國愛港團體」,申請者亦須聲明遵守《港區國安法》及所有法律,批出資源後會派員審查團體工作是否與環保有關,以及有否濫用資源。謝展寰稱,環保基金是重要資源,須避免基金遭濫用作危害國安或與環保無關的用途,有關措施推出以來參與環保工作的團體均為「愛國愛港」,成效顯著。
申請者背景須受審查 聲明遵國安法
甯漢豪昨亦接受《文匯報》等報章訪問表示,土地開發、安置賠償、填海發展等範疇均容易出現「軟對抗」,指出有人別有用心製造反對意見。她提及當局修訂《保護海港條例》時,政府已表明並非要在維港大舉填海,不過有組織發表「填滿維港」的圖片,批評此舉「顯然並非誤會,而是有心的挑動」。翻查資料,政府今年1月曾點名批評保護海港協會,指協會以虛擬圖片暗示政府有意在維港大規模填海。
稱被收地者易受挑動情緒 需及時解釋
甯漢豪又舉例,受收地影響的寮屋住戶及棕地作業者容易被「挑動情緒」,稱以往有住戶聲稱政府通知要在短期遷出,令外界感覺當局不近人情,惟與事實有距離,局方須及早澄清和避免居民誤解遷出安排。她說,近期私人工程放慢,要防患未然,避免建造業界認為政府坐視不理,產生不滿甚至遭挑動情緒。甯漢豪表示,推動發展工作時會繼續做好解說,照顧市民的合理期望和受影響群體的感受。
政務司長陳國基昨出席《港區國安法》公布實施5周年的紀律部隊及青少年團體升旗儀式時致辭,表示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外部勢力的圍堵打壓,國安風險可突如其來,絕不能掉以輕心,必須保持高度警惕,政府將持續完善國安法律體系。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回應羅淑佩「軟對抗」論 莊梅岩:冤枉幾多無辜人 (2025-0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