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機場無人巴相撞 局方促技術商交報告 涉事路線半年前新設 兩車錯判同停同開互撼

【明報專訊】機場兩輛負責接載員工的無人駕駛巴士前日(22日)下午於機場禁區相撞,據悉為機管局自2023年使用無人駕駛巴士後首宗意外,事發時兩巴士均無載客。運輸及物流局昨已要求機管局調查事件及交報告。機管局稱,涉事巴士路線已停駛以進一步測試,會要求提供自動駕駛技術的公司交報告。據悉該公司為內地無人駕駛技術龍頭「馭勢科技」,涉事兩輛無人巴士的製造商則為「南京金龍」。有議員稱,據了解事發時兩車行走半年前起測試的新路線,兩車相遇後因互相錯判對方動作致停下後又同時起步而相撞,建議機管局改善自動駕駛系統算法,並檢視感應器有否失誤。
運輸及物流局稱,機場目前70輛無人車總行車距離逾230萬公里,但應用任何新技術時安全始終是首要考慮,已要求機管局採取改善措施防止類似情况、提升機場禁區無人駕駛系統安全系數。
路線停駛 機局:安全系統助遏車速
事發前日下午4時20分,兩輛無人巴士在機場禁區一號客運大樓對開相撞,其中一輛遭另一輛攔腰直撞。機管局稱,兩巴士當時無載客,無人受傷,機場運作不受影響;初步調查發現兩巴士安全系統事發時有發揮作用,車速控制在約時速5公里下,把碰撞減至「非常輕微」。
機管局表示,機場目前有6輛無人巴士共行走3條路線,事發後一度停用所有無人巴士,檢查後昨傍晚逐步恢復其中一條路線運作,其餘兩條路線包括涉事路線則續停駛。機管局形容,事發路段較複雜,正按計劃加強附感知功能的車路協同系統。
技術商「馭勢科技」內地龍頭 申港上市
翻查資料,機場2019年起引入無人車,除無人巴士,亦有無人行李拖車及無人巡邏車等,均由「馭勢科技」提供無人駕駛技術。馭勢科技目前在本港、內地及中東地區均有業務,去年在港設立國際總部,上月底以「18C」即特專科技公司身分申請在港上市集資。本報昨翻查其網頁,至晚上仍顯示「官網正在維護中」。
香港新方向立法會議員張欣宇稱,據他了解機管局約半年前測試擴大無人巴士在禁區的服務範圍,規劃一條新路線,涉事兩巴士當日正行走新路線,接近交匯時曾停下,其後因互相錯判對方駕駛意圖,致兩車同時再起步而相撞。張稱,無人駕駛系統的演算法理應可覆蓋與其他車相遇時如何處理,是次反映算法存在不足。
張欣宇:顯演算法不足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兼選委界議員黃錦輝說,事故可循多個方向調查,包括路線是否規劃不佳、車輛及周邊環境感應器是否故障致定位有誤等。黃又認為,無人車理應有「車聯網」功能,兩車可透過雲端系統溝通,商討何時讓路,如機場無人車無此功能應增設;後台中央監察亦應改善,如偵測到兩車異常逼近,應有機制可及早介入煞停。
機管局停駛無人巴士,無人行李拖車及巡邏車未停用。民用航空事業職工總會主席李永富稱,不少機場員工在意外後擔心無人車是否安全。張欣宇說,若所有無人車停運或影響機場運作,其他無人車運作多年技術成熟,相信毋須停用,但建議局方因應事故一併檢查。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多區正測無人車 運署:非同一廠商 (2025-0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