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南丫海難死因研訊續 化驗師稱海泰號船頭有否金屬片分別不大 (17:45)

發佈於

2012年南丫海難死因研訊今(23日)繼續。死因研訊另一關鍵是港九小輪「海泰號」撞船時是否有金屬片加固,政府化驗所總化驗師鄭郁棋供稱,海泰號船頭安裝的金屬片較薄,而在兩船碰撞時這金屬片是否存在,對南丫四號造成的損毁而言,分別不會太大。

鄭郁棋曾檢驗相撞後的海泰號及南丫四號。死因研訊主任李希哲提問下,鄭確認海泰號右邊船頭裝有L形金屬片,但看不到已撞至損毁的左邊船頭是否同樣裝有金屬片。於南丫四號裂口發現的一塊帶深藍色油漆纖維板來自海泰號左邊船頭,惟鄭指未能在南丫四號上發現海泰號左邊船頭的金屬片。鄭表示,對比海泰號右邊船頭位置以及該塊纖維板後,發現它們的「食水深度」及污迹有分別。

李希哲稱,有證供指在撞船之前,海泰號左邊船頭已沒有金屬片。鄭說,根據他上述的觀察以及證人口供,相信左邊的金屬片有機會在撞船之前已不在。李再問,海泰號船頭的金屬片厚兩毫米,就撞船時的衝擊力來說,金屬片的存在對南丫四號而言影響有多大。鄭稱海泰號的龍骨位置很粗、硬度一定比船頭的薄金屬片強,撞船時的影響較大,因此金屬片是否存在「對造成損毁嘅分別唔會太大」。

家屬方大律師譚俊傑問,是否有警方資訊指該金屬片在撞船前被拆下來維修。鄭稱船公司已向警方確認,金屬片在撞船前被拆下來後,沒被重新安裝,而他也沒再深究這問題。

庭上其後讀出海事專家Edward Wollaston的專家報告。南丫四號的油箱房及輪機房破損入水,海水後來湧入與油箱房相連、沒有水密門分隔的舵機房,導致船下沉。Wollaston指,若以南丫四號剛建成時的狀態來計算穩性數據,並把舵機房和油箱房視為同一個船艙,在船艙入水後,南丫四號的限界線不會被浸,符合1989年《小輪及渡輪驗船指示》 的標準。但南丫四號後來增添8.25噸鉛壓載物,若再用同一方法計算,限界線會被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