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將軍澳線故障 港鐵:電纜接線觸車頂致短路 信號故障涉人為 員工協會稱「不可置信」質疑報告「簡單化」

發佈於

【明報專訊】港鐵將軍澳線上月22日故障致全線停駛逾5小時才全面恢復通車。港鐵昨日公布事故的調查報告交代事故成因,揭電力及信號系統雙重故障,當時直流斷路器多次「跳掣」是由於架空電纜系統上一條在1989年安裝的跨接線下垂,接觸到駛經車頂引致短路,事前例行檢查沒發現問題,而信號系統則涉及有人員「無意地」把電線托架一支金屬杆接觸到信號設備櫃,令信號設備容易受故障電流波動影響。香港鐵路運輸專業人員協會主席張年生回覆本報查詢時稱,信號故障涉人為問題,情况「不可置信」,並質疑報告「簡單化」解釋故障成因。

陳美寶促加快用科技偵測

運輸及物流局長陳美寶昨在新聞稿表示,港鐵是市民出行主要交通工具,「港鐵公司必須走在問題出現之前」,將其鐵路系統安全系數提升,並加快應用創新科技以達至預測性維修,加強鐵路系統的整體韌性。因此事故,港鐵已應政府要求就預防及應對事故制定跟進計劃(見另稿)。

針對上月發生的將軍澳線事故,港鐵聘請理大前協理副校長(學術支援)及電力應用講座教授何兆鎏擔任獨立專家,參與事故調查,並在本月21日向政府提交詳細調查報告。報告指出,當時北角站至油塘站之間架空電纜的牽引電流,因直流斷路器跳掣而中斷;約同一時間,將軍澳線信號系統亦出現故障。

針對直流斷路器跳掣成因,報告提到是由於跨接線下垂,與列車車頂接觸產生火花引致,事後可見跨接線6條輔助帶中有3條已經不存在;而跨接線下垂是由於最初安裝線夾時的位置不理想,而在缺少輔助帶下,會加劇跨接線下垂情况(見圖)。同時,由於防洪閘路段的架空電纜配置與一般架空電纜配置不同,亦是導致跨接線下垂的因素。

港鐵稱已加固所有跨接線

報告提到,涉事架空電纜設備設一套有系統的維修保養制度,涵張力長度定期維修保養、高位目視檢查、架空電纜維修團隊進行步行巡查3類,介乎一年至一年半一次,3套制度在過去一年包括去年6月及今年1月都未有發現問題。在事故之後,港鐵已加固將軍澳線同類型架空電纜配置所有類似的跨接線,並檢查其他鐵路線防洪閘路段附近類似的架空電纜配置。

至於當日的信號系統故障,調查發現人員早前在信號設備房內安裝另一設備時,無意地把電線托架一支螺紋金屬杆「接觸」到信號設備櫃,令「信號專用接地」與「主接地」連接,導致信號設備容易受故障電流波動影響,最終影響到北角、鰂魚涌、將軍澳、坑口、寶琳及康城站區域的信號系統。調查建議加強檢查信號設備房的接地狀况,包括在安裝設備後及定期的檢查。

張年生倡靠人工智能監察

針對調查結果,張年生表示電力故障可以理解,由行車可造成震動,「今天看完沒有問題,明天(跨接線)可以吊落來」,靠肉眼目測未必可及時發現,認為要靠人工智能系統等實時監測,才可防同類事故發生。至於信號系統問題,他表示以往他負責港鐵信號系統的維修保養,每次完成工作都會確保線路連接等沒有問題,認為上述情况不可置信。他指出,短路會提升對地電壓,相信信號系統的故障很大可能因多次短路而引致,質疑報告「簡單化」解釋相關故障成因。

張欣宇:人員應能發現信號問題

立法會議員張欣宇認為,港鐵昨公布完整報告內容供公眾參考的做法值得鼓勵,對公眾而言亦是好事。張表示,港鐵系統只會「愈來愈老」,一些不屬日常注意關鍵設備,未必在傳統檢查中可發現問題,因此有必要加大投入,以科技監測系統狀况。至於信號故障,他表示,做工程或負責驗收的人員理應能夠發現問題,若未能發現,或涉經驗傳承及責任心問題,因此報告是有意義,有助避免同類情况再發生。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田北辰促「單軌雙行」應急 港鐵研過海巴 (2025-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