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Andrew Macdonald:從八達通到自動駕駛:擁抱交通改革新機遇 重塑「四通八達」的香港

【明報文章】香港一向走在時代及科技前端。早於1997年,香港推出八達通卡,其命名寓意「憑卡可以四通八達」,為當時全球最早期非接觸式支付系統之一。八達通最初只用作交通工具付款,及後迅速擴展至日常零售和各式繳費,為全球無縫出行設立了標準。其後,倫敦才仿效推出Oyster卡,新加坡亦推出EZ-Link卡。香港不但實現創新,更引領了世界各地的城市發展。
20多年後的今天,香港再次迎來定義未來交通的機遇,有望鞏固其作為全球創新樞紐的地位。自動駕駛車輛的發展日新月異,許多創新科技來自近在咫尺的中國內地。目前香港政府正在籌劃規管網約共乘平台,這是一次難得機會,能夠建立一套不僅支持現有服務,還能涵蓋未來自動駕駛時代的規管框架。問題是:香港能否再次引領國際,還是因循守舊而錯過黃金機遇?
共乘服務演變 從多元挑戰到共融未來
筆者在2012年Uber剛成立之際加入。當時,公司面對多方面挑戰,特別是與各地監管機構及政府的關係尤為嚴峻。基於對網約共乘平台能夠改善城市生活的堅定信念,我們迅速擴展業務,但在過程中,或未能及時聆聽外界意見,導致在某些城市,一些原本應成為合作伙伴的持份者,最終演變成對立關係。
Uber汲取一路以來的經驗和教訓,時至今日,Uber的服務已覆蓋逾75個國家及1萬多個城市。的士行業曾是我們最強烈的反對者,惟現在,於紐約、倫敦、香港及其他40個城市,乘客可以直接透過Uber App預約的士行程。我們與各地政府密切合作,加快推動電動車的轉型,為當地司機提供支援,並推出保障道路使用者安全的科技。
公眾對網約共乘服務的接受程度,甚至可以說是喜愛,與點對點交通需求日益增長息息相關。乘客普遍喜歡Uber帶來的便利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而司機則重視Uber的靈活工作模式及額外掙取收入的機會。我想,應該沒有人想回到過去網約共乘服務尚未出現的時代。
筆者樂見香港市民擁抱這種轉變,但也像不少港人一樣擔憂:一旦失去網約共乘服務,香港可能重回過往交通服務質素不穩,甚至遭拒載的困境。多年來我多次訪港,以往香港同事都提到在天氣不穩或趕時間時,聽到司機一句「唔過海」、拒絕接載時,所感到的無助及無奈。
政府在制訂規管框架時,應確保不會剝奪香港市民所珍視的網約共乘服務特性。規管目標應明確清晰——保障行車安全、維持多元選擇,為網約共乘平台和的士業提供共同發展的空間。事實上,任何的司機人數上限,均會延長乘客等車時間,也削減了依賴駕駛維生的司機靈活掙取收入的機會。
筆者明白這絕非易事。香港的士行業採用之「的士牌照制度」,數十年來已漸漸變質,由公共交通工具變成投資工具,與當初目的大相徑庭,亦令行業欠缺競爭與改革動力。幸好的是,面對類似的士與網約共乘服務的情况,全球多個城市已有成功經驗可供香港借鑑。
借鏡國際做法 靈活規管 帶來共贏
澳洲採取靈活彈性的發牌制度,將網約共乘服務納入規管,重點放在安全與促進市場競爭,並沒有為司機或車輛訂立數量上限;該國的州政府亦同時向的士行業提供過渡支援。新加坡則建立了統一的士與網約共乘服務規管框架,同樣沒有限制司機或車輛數量,提升了規管透明度及顧客滿意度。中國內地的網約共乘規管,則提升了整體點對點交通服務質素與效率,同時使的士業維持競爭力,並繼續在城市交通中發揮關鍵作用。
香港作為全球城市和創新樞紐的地位岌岌可危,絕非言過其實。網約共乘平台提供的點對點交通服務安全、方便、可靠,深受市民歡迎,特別是年輕一代和訪港旅客。單在2024年,香港接待逾4400萬旅客人次,其中不少旅客的手機已安裝Uber App,到港時亦自然預期能夠享受如同在世界多個頂級城市如倫敦、悉尼、紐約等地的無縫網約共乘服務出行體驗。
隨着本港交通科技迎來新一輪革新——電動車、自動駕駛及智能基建等領域,香港憑藉其獨特的地理和經濟優勢,有潛力成為中國內地創新科技與國際應用的橋樑。Uber正在全球積極與多間自動駕駛技術營運商合作,其中不少來自內地,並計劃在未來數年於全球多個城市準備應用自動駕駛。然而,若香港缺乏具前瞻性的網約共乘規管框架,恐怕難以參與這場創新浪潮。
香港作為Uber首個進駐的亞洲城市,正是因為其優越的營商環境、國際化網絡及對創新科技的開放態度。時至今日,香港在我們的心中仍然有着特別地位。
擁抱轉變從來不易,很容易墮入「維持現狀也不錯」的錯覺。但推動社會進步,需要前瞻性,要有長遠的目光,而香港應該比其他地方更深明此道。當年的八達通卡,正是向世界展示創新進步的可能。現在,香港再次站在這個歷史關鍵時刻,絕對可再次成為領航全球交通創新的典範。
作者是Uber全球總裁兼首席營運總監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Andrew Macdona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