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新地米埔申建2322伙 規劃署不反對 較12年前獲批71幢洋房大增31倍

發佈於

【明報專訊】龍頭發展商新地(0016)就北部都會區範圍內的元朗米埔錦壆路項目,今年3月向城規會提出,原於2013年獲批建71幢洋房發展的方案,申請改作分層住宅發展,提供2322伙中小型單位,總樓面約112.19萬方呎,令住宅單位數目大增31倍。上述申請將於明日城規會審理,據規劃署文件顯示,該署原則上不反對有關發展,料城規會明日「開綠燈」通過。

明報記者 甘潔瑩

資料顯示,上述申請地點位於元朗錦壆路、下竹園路及豐竹路,處於區內大型老牌洋房屋苑錦綉花園以東,鄰近已於今年首季起陸續入伙的攸壆路簡約公屋項目,涉約2150伙,以及未來港鐵北環線牛潭尾站。地皮涉約70.71萬方呎,現為「住宅(丁類)」用地。據規劃署文件顯示,整體申請獲考慮,主要是2023年審理申請時,牛潭尾的土地用途概念圖尚未擬定,考慮到該區的規劃發展趨勢、交通基建配套將到位,以及對區域發展作出貢獻,原則上不反對申請。若城規會批出其申請,整個發展伙數將較12年前、即2013年獲准建71幢洋房、涉14.19萬方呎,分別大增31倍及近7倍。

項目鄰近約2150伙簡約公屋

值得留意,新地2021年已提出項目作分層戶發展,當時計劃以2倍地積比發展,申建10幢分層住宅大廈及4座洋房,涉3090伙,總樓面約141.42萬方呎;惟各界對發展有不同意見,至2023年申請人微調發展方案,申建單位數目減至2771伙,總樓面約132.82萬方呎。不過,2023年5月審議前,當時規劃署亦表示,原則上不反對申請,惟在城規會審理時,有委員指出,申請書內沒有提出有力理據,以支持改劃為「住宅(丙類)1 」地帶,以及提高發展密度和建築物高度的建議,最終申請遭否決。

新地今年3月捲土重來,再向城規會提出申請,以總地積比1.59倍發展,其中住宅部分以1.5倍發展,擬建10幢14至16層高的住宅大廈,提供2322伙、平均面積約456方呎的住宅單位,涉及106.06萬方呎。

涉112萬呎樓面 人口料6270人

至於非住用樓面則以0.09倍發展,涉及6.13萬方呎,整個項目總樓面約112.19萬方呎,預計人口約6270人。

此外,已營運約60年的九龍城播道醫院,早前向城規會提出申請放寬高限,重建1座22層高(包括9層平台)醫院大樓,較目前5層高大幅加17層或3.4倍,並提供144張住院牀位,較現時增加60個牀位或1.4倍,總樓面約19.7萬方呎。規劃署文件顯示,重建後項目未會對周邊景觀構成重大的負面影響,不反對其申請,料在本周五城規會中審議後獲通過。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德祥上鄉道工廈轉住宅 每呎補價1060元 (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