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Emil Avdaliani:伊朗將適應新現實

【明報文章】伊朗是一個強大的地區角色,其跟美國和以色列鬥爭的戰略,於1979年伊斯蘭革命之後出現,尤其是在它與鄰國伊拉克爆發殘酷戰爭的期間和之後。
當時伊朗認識到自身力量的局限,遂透過建立一套向其競爭對手——美國和以色列——施加間接壓力的體系,來適應新現實。首先,伊朗選擇佈局長遠,建立了三管齊下戰略:所謂的「抵抗軸心(Axis of Resistance)」、發展彈道導彈計劃,同時開展核計劃工作。後者的最終結果尚不清楚,惟仍然有顯著潛力演變成全面的核武計劃。
到了2023年末,伊朗在全部3個部分都取得巨大進展。從黎巴嫩到敘利亞到也門到伊拉克,伊朗在整個中東地區的影響力愈趨上升;而其「抵抗軸心」的成員(例如真主黨),在它們本國裏扮演着非常重要的權力掮客(power brokers)。此外,伊朗之成功還應該加上另一個面向:與波斯灣阿拉伯國家關係正常化,從沙特阿拉伯到阿聯酋,甚至跟巴林的關係都開始改善。
然而自2023年10月加沙戰爭爆發以來,伊朗的處境開始變化——其所有來自「抵抗軸心」的非國家盟友,都遭到以色列或美國的巨大打擊。以色列也成功遏抑伊朗的彈道導彈計劃,最後再對伊朗的核能力下手。這對該猶太國家來說完美地實現了。美國亦表現出支持以色列的意願和決心,突顯了美以聯繫的重要。
伊朗頂住外部壓力 顯示強權韌性
伊朗由此經歷了一場全面的地緣政治衝擊,其間接戰略(也稱為前沿防禦方式(forward-defense approach))的每一個支柱都受到動搖。
美國和以色列現時的評估是,伊朗將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夠從損失中恢復。這或許是事實,但伊朗也證明了它作為地區強權的韌性。其統治階層能夠在危機升級當中維持對人民的控制,顯示出它的治理模式在頂住外部壓力方面是多麼強大和協調。國內動盪與外部壓力的致命結合(deadly combination)並沒有出現,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沒有倒下。
伊朗面對兩大問題
長遠來看,伊朗將需要設法應對兩大問題,首先是如何維持其在中東部分地區的剩餘影響力。「抵抗軸心」雖然倒下但還未出局(down but not out),而延長其壽命的方法之一,大概可以是給予其成員更大自主權。事實上,這一進程在最近以色列與伊朗之間局勢升級之前,就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抵抗軸心」已變得更為「去中心化」。
第二個可能,是推動與鄰國聯繫的更大程度正常化。就這方面,伊朗也一直努力擴展跟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和阿塞拜疆的關係。此外,德黑蘭還持續與阿拉伯國家接觸。透過最大限度降低與近鄰之緊張關係,伊朗面對的潛在危機規模將會是有限的。
然後,是從俄羅斯到中國到歐盟到美國等更為強大的國家。德黑蘭跟前兩者發展了密切關係,但兩國都不願意在軍事上援助伊朗。莫斯科和北京皆有意維持伊朗及其經濟運轉,惟反對該國轉為核國家;它們也贊同更大的經濟接觸,並將推動更緊密的安全關係。相較之下,歐盟和美國將仍然敵視伊朗;除非後者做出系統性的讓步,否則情况不大可能改變。
鑑於地緣政治環境變化,伊朗對待其鄰國和更強大國家的基本態度,不會有根本改變。該國將繼續它的核計劃工作,亦不會拋棄其延伸的彈道導彈議程;對於整個「抵抗軸心」,也只會看到輕微擾亂。與過往時期不同的是,伊朗將更加謹慎,收縮以恢復它所失去的——這將需要以年計的工夫及對手的疏忽(negligence from rivals)。
(作者聯繫:社交媒體X帳戶「@emilavdaliani」)
(編者按:文章原文為英文,由本報翻譯成中文,原文可參閱「明報新聞網」觀點頁面;標題為本報編輯所擬,原題為「Despite the Massive Attacks, Iran Is Expected to Adapt to New Reality」)
作者是格魯吉亞歐洲大學國際關係教授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Emil Avdaliani]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Emil Avdaliani:Despite the Massive Attacks, Iran Is Expected to Adapt to New Reality (2025-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