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照顧者試點月內推 入院即支援 關愛隊探公屋長者戶 沙田觀塘試行

【明報專訊】近年接連發生照顧者慘案,政府正研究建立跨界別的照顧者資料庫。勞工及福利局長孫玉菡昨透露,未來一兩周推出試點計劃,包括與醫管局合作,如發現有正領低收入照顧津貼的照顧者入院,會通知社福機構跟進,提供暫託或上門送食物等服務;亦會與房署合作,安排關愛隊上門探訪住在公屋而沒在長者中心或社福機構登記的「單老」及「雙老」家庭,先在沙田及觀塘試行。有社工認為計劃方向好,但覆蓋對象太少易有漏網之魚,盼擴大範圍。
惠1萬領照顧津貼者 料風險較高
孫玉菡昨日在港台《星期六問責》稱,局方未來一兩周會推出試點計劃支援照顧者,旨在主動找到潛在需要幫助個案,盼「走在悲劇之前」。至於資料與其他部門互通的私隱問題,他稱已與私隱專員討論,基本上已解決,強調資料只涉姓名及住址等,不涉病歷。
計劃的一部分針對正領取低收入照顧津貼的照顧者,孫玉菡稱目前約1萬人正領取該津貼,相信他們屬較高風險。勞福局會與醫管局合作,若發現有領津貼者入院,會立即與該家庭聯絡,或安排與該家庭有聯繫的社福機構跟進,提供暫託或送食物等服務,有需要會找專業人員上門協助照顧。
上門助裝平安鐘 勸登記長者中心
計劃第二部分局方則會與房署合作,透過房署住戶名冊找出住在公屋的「單老」及「雙老」家庭,再與社福機構及長者中心已登記會員名單對比,如長者未有登記,會安排關愛隊上門「打招呼」,最基本協助安裝平安鐘、勸喻長者登記為長者中心會員等,如有需要亦會轉介服務。孫玉菡稱,此計劃會先在沙田及觀塘試行,推行順暢會擴展至全港各區,據他了解全港80萬公屋住戶有20萬長者戶。
社協憂漏網 盼擴至綜援長津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阮淑茵表示,現時領取長者生活津貼及綜援者不能申請照顧者津貼,關注試點計劃規模太小,「會漏了很多有需要的人」,建議當局將「入院助照顧」的計劃部分擴大至綜援、長津、高齡津貼(生果金)申領者。至於上門探訪,阮稱很多長者即使已登記也不是活躍會員,擔心若僅靠登記紀錄篩選應否支援,會有漏網之魚。她並建議,上門時應趁機安排專業人士協助評估,了解長者長遠服務需要以及早介入,「不是探了便算」。
九龍東立法會議員鄧家彪樂見政府踏出第一步,稱觀塘七成住戶住公屋,大部分為長者,相信是適合試點。他提到,過去5年安裝平安鐘人數不升反跌,期望當局藉上門了解長者最需要的服務。鄧稱,要識別全港高風險隱蔽長者不易,現時試點計劃未覆蓋劏房或私樓但實際上有困難的長者,相信仍要靠多「洗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