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港大設增潤學年 冀增醫科外見識

【明報專訊】醫者除了醫術,診症更要有人情味。港大醫學院學生事務總監、眼科學系臨牀實務副教授施愷迪指出,港大醫學院6年制內外全科醫學士近年增設「增潤學年」,要求學生在三年級參加志願服務、學術研究或修讀額外課程,除可彌補傳統醫生缺乏其他領域知識、令病人感到「離地」的不足,冀可培養醫者同理心。
施愷迪表示,增潤學年要求醫科生在三年級由服務及人道救援工作、研究實習或增插課程三者,選取其一從事一年,又或從中選取其二,各從事半年。施稱志願服務中,學生可參與本地及國際人道組織救援工作,有助學生了解和非醫生專業的醫護人員協同工作的環境,培養溝通能力和同理心。
7年1000學生赴45國
施指出,學生也可以作為義務研究助理在牛津、劍橋等頂尖大學做醫學研究,除能獲得寶貴研究經驗,還有機會發表論文,提升學術能力,又笑言若嘗試後認識到自己討厭學術研究,也是一種收穫。另外,學生可在畢業前選擇修讀為期一年的碩士或學士學位課程,舉例經濟課程,讓未來的醫生懂得投資。
施愷迪透露,過去7年,增潤學年已讓約1000名學生前往45個國家,共取得600個學位及完成470篇研究論文;最近一次增潤學年中,約六成學生選擇增插課程,兩成半選擇做研究,約15%選擇服務。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港大醫科生瓦努阿圖義診 赴波蘭助烏戰難民 (2025-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