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瑞銀料人形機械人 2030年後爆發式增長

【明報專訊】瑞銀證券中國機械行業分析師王斐麗在線上媒體分享會上表示,目前人形機械人受制於技術與監管挑戰,例如執行器、機械手等硬件尚未成熟,且軟件方面缺乏相關人工智能模型以有效提升通用性,預計人形機械人要到2030年後才可實現技術突破與市場爆發式的增長。
該行預計,2035年人形機械人總潛在市場(TAM)將達300億至500億美元,到2050年將達1.4萬億至1.7萬億美元。當中77%來自生產或新機械人銷售,15%來自售後服務,7%來自RaaS(機械人即服務)或租賃業務。
初期聚焦工業及服務應用
王斐麗稱,人形機械人初期將聚焦工業及服務應用,預計2030年逾六成案例仍在工業領域,且逾半模型為非兩足形態。目前人形機械人平均單價50萬至60萬元(人民幣,下同),相對工人成本約10萬元,或需5年甚至更長時間才回本,又或機械人單價降至20萬至30萬元,企業才願意購入。不過她強調企業導入人形機械人主因非成本,而是應對中國員工不願從事重複工作導致的高流失率,且企業毋須提供「情緒價值」。
另外,她提到,目前人形機械人「大腦」所需晶片仍主要依賴美國進口。鑑於當前機械人數據獲取有限,對算力要求不高,中國本土晶片足以應對。但隨着未來數據量及算力需求激增,進口依賴可能將帶來影響。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