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教育

AI程式帶長者本地遊 中五團隊奪獎

發佈於

【明報專訊】北上熱潮、港人歸屬感如何影響消費,亦是中學生關注的議題。消委會與教育局今學年舉辦第二屆智醒消費學堂「消費‧智專研」專題研習比賽,聖保祿學校高中團隊設計AI程式推薦本地遊行程,期望令更多人發掘本地特色景點,「恢復香港經濟」,項目獲高級組亞軍及「最佳科技與消費實踐獎」。

聖保祿學校4名中五經濟科學生稱,一向喜歡四處發掘景點,認為香港還有很多特色事物值得發掘或回味,於是從興趣入手,設計手機程式為長者推薦行程,並計劃結合商戶派發印有本地食物、交通工具等的麻將牌,鼓勵長者到訪,獲比賽高級組亞軍。團隊稱,北上熱潮令香港商戶經營困難,「家人經常講經濟情况,驚生意唔好,有時都幾大壓力」,盼鼓勵長者透過遊覽增強對香港的歸屬感,更多留港消遣。

隊員彭紫悠憶述,曾按AI介紹到訪有「玩具街」之稱的灣仔太原街,聽父母介紹舊時玩物,認為氣氛不像外國的連鎖玩具店,有香港特色。隊員鄭天茵不諱言,團隊對電腦編程認識淺薄,今次比賽在教師指導下建立了「機器學習」模型,現時因訓練數據不足,準確度有待提升。

中二隊製辨致敏原App 初級組摘冠

天主教培聖中學中二隊伍則利用編程和AI語言模型,製作辨析食物致敏原的手機程式及標籤掃描裝置,獲得初級組冠軍。隊員梁立當形容,過程屢遇「初學者陷阱」,例如於超市訪問顧客時怯場,或AI的分析冗長,幸團隊一路參加發明比賽有着默契,建立經驗或調整軟件設定。上述兩組同獲「最佳科技與消費實踐獎」。

消委會高級消費者教育主任林少淵形容,獲獎學生應用數碼科技解決切身議題,並顯示社會關懷。「智醒消費學堂」旨在培育中學生正確消費價值觀,活動亦設Ig帖文創作比賽及問答比賽,並將在9月推出大使計劃,委任學生帶領同學參與消費者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