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轉運定義模糊 越與美關稅協議好壞難料

【明報專訊】美國和越南上周已達成貿易協議,惟被視為針對中國及所謂「洗產地」的40%轉運稅率,適用定義尚未明確。滙豐銀行首席亞洲經濟師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上周五(4日)向美媒CNBC指出,如該項關稅僅適用於純粹轉運,只涵蓋中國經越南港口直接轉運到美國、未在越南組裝的貨物,對越南的影響相對有限,但如果轉運稅適用於所有含中國等外國零部件的越南貨品,越南將面臨重大衝擊。
CNBC分析,落實轉運稅對河內會是艱難挑戰,尤其是需要定義何謂「越南製造」和「轉運」。越南今年5月起推動由工貿部統一審查原產地證明,採取實質認證標準,加強掌握貨品製造源頭。惟中央社昨質疑,隨着越南政府推動縮減部門與人力,加上自動化審核系統仍未普及,實際執行會有困難。
料執行困難 衝擊薄利產業
協力商業顧問(Dezan Shira & Associates)駐河內國際商務顧問馬丁(Dan Martin)向《衛報》表示,中國已跟全球供應鏈全面交織,如企業須證明所有貨物的原產地,紡織業等利潤較薄的產業所受壓力恐百上加斤。《衛報》形容越南主要依賴用以製造鞋、家俬、電子產品的中國進口原材料。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何詠前上周四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正評估美越貿易協議的影響,表明堅決反對犧牲中方利益達成交易。她強調如有這樣情况,中方將堅決反制,維護自身正當權益。
(CNBC/衛報/中央社/中國商務部網站)
(關稅戰)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特威脅「陪金磚反美」者另加10%關稅 中俄強調金磚合作不針對任何國家 (2025-0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