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人行:債券通南向通擴至非銀行機構 金管局公布兩項優化離岸人幣債回購 增流動性效率

【明報專訊】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管局昨日在債券通論壇,公布一系列優化措施,人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江會芬表示,南向債券通參與者增加證券、基金、保險和財富管理公司,同場致辭的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指措施昨日起生效,助擴闊渠道以迎合內地投資者的需求增長,並提升香港債券市場流動性,吸引債券發行人和環球投資者。外電早前消息稱,內地初步探討為新參與南向債券通的非銀行機構,額外提供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度配額,昨日論壇上則未有提及。
明報記者 歐陽偉昉
江會芬表示,當局完善南向通運行機制,支持更多境內投資者走出去投資離岸債市,今年1月公布的優化措施中,便利境內投資者購買多幣種債券、延長結算時間、增加託管行等已經實施。當局另將優化互換通機制,今年將擴充報價商和建立動態管理機制,並調整互換通每日交易淨限額。金管局公布,將在數月內推出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參考利率的利率掉期(IRS)合約。
金管局:數月內推LPR利率掉期合約
南向債券通年度配額自2021年開通以來便定於5000億元,彭博早前引述消息稱,內地監管部分就擴大南向通年度配額至1萬億元作初步討論,目前未作最終決定,昨日論壇上亦未見有相關公布,預計內地最大的共同基金,將成為有資格獲得新增配額。
美元走弱 內地開放金融契機
內地過去擔心放寬對外投資控制會對人民幣匯率造成貶值壓力,不過今年美元大幅下跌,為當局開放金融市場雙向流動帶來機會,提升人民幣在國際的吸引力,上月底外管局發放30.8億美元合資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投資額度,為13個月以來首次。
北向債券通方面,金管局公布兩項優化離岸人民幣回購業務措施,將於8月25日生效。現時銀行從回購交易取得的北向通在岸債券抵押品,回購期間不能再使用(re-hypothecation),新措施生效後,銀行可按政策規定在4個應用場景再使用相關抵押品(見表)。金管局稱,措施參照國際慣例,有助提升抵押品使用效率,降低市場機構的融資成本。另外,離岸人民幣回購由僅限於以人民幣單幣種結算,擴展至可以港元、美元和歐元作多幣種結算,方便銀行以在岸人民幣債券持倉,進行多幣種資金融通。
人行積極推其他債市開放措施
至於債券通後續發展,余偉文表示當局會與持份者緊密合作,確保平台合乎他們需要,提升市場流動性方面,當局將推出跨境債券回購,加強風險管理上則正在準備推出離岸國債期貨,並會進一步擴寬投資渠道。江會芬則表示,人行正積極研究推進其他債市對外開放措施,包括加強境內外金融市場聯動合作;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建立針對外資一站式開戶平台,與財稅部門推動外資後續免稅安排,並豐富離岸人民幣金融市場的產品體系,提升市場流動性,推動在岸與離岸人民幣市場良性循環。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人民幣櫃台納港股通 梁鳳儀:爭近期公布細則 (2025-07-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