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鄧家彪、梁祈忻:長者服務新里程 社會創新保安全

發佈於

【明報文章】早前勞福局長孫玉菡提出以觀塘和沙田為試點,落實主動支援公屋長者住戶的計劃。本港長者服務可謂進入新階段,而除了「整合數據」和「主動接觸」,「社會創新」同樣重要。

長者居家安全,絕對是長者支援的重心。工聯會於6月聯同中華煤氣公司合作推出「燃點生活護聯網」計劃,主要針對獨居長者住戶,透過「智能煤氣表」監察長者的使用煤氣情况,如連續48小時沒有使用煤氣紀錄,系統會自動向長者已提名的非同住照顧者發出信息,提示照顧者即時關心獨居長者,期望可傳遞關愛、化解風險。

老齡化社會的現狀與挑戰

事實上,近年持續出現長者家中失救致命事故。平安鐘作為在港推廣最久的緊急召援樂齡科技,普及程度仍非常有限,甚至呈明顯下跌趨勢,社署資料顯示,領取緊急召援系統津貼的綜援受助人數持續下跌,5年內減少超過20%。今年初筆者聯同中大那打素護理學院及工聯會九龍東辦事處開展「觀塘區高風險長者戶社區調查」,發現體弱長者欠自覺性、成本過高及缺乏社會大眾支援,是獨居或雙老長者戶未安裝平安鐘的三大原因。不少被評定為體弱的長者,認為自己沒有安裝平安鐘的需要,又認為百多元月費對其生活沒有幫助。從觀塘區長者見微知著,香港有不少長者普遍亦有此心態。

筆者認為要扭轉上述情况,絕不能期望長者自行安裝平安鐘,而是開發低成本、高效、自動式的樂齡科技。「智能煤氣表計劃」為此應運而生。煤氣公司在2002年起新建成大廈所安裝的煤氣表,具備監測用氣及傳輸相關數據的功能,起初是用於方便讀數和監測「漏氣」安全風險。但筆者建議,公用企業在關懷弱勢的社會責任下再開發新程式:如系統偵測到已登記計劃的長者連續兩日不曾使用煤氣,便會以信息提醒長者及其照顧者,提示跟進情况並提供協助,以減少長者於家中發生意外導致失救。

「智能煤氣表」是低成本、高效、被動的樂齡科技最佳例證:第一,煤氣表覆蓋率廣,大部分住戶安裝了煤氣表,毋須長者主動安裝新裝置;第二,裝置不會收取任何額外費用,減低長者因成本原因而不欲安裝的機會。整個計劃充分利用現有技術,達到低成本、具可靠性、覆蓋面廣的效果,屬於實用、「入屋」的樂齡科技方案,透過社會創新及多方合作,平衡長者安全和成本效益,達至多贏效果。

整合大數據與AI 使樂齡科技更人性化

「智能煤氣表計劃」為長者居家安全寫下新篇章。同時,社會亦有不少樂齡科技採用相同思維推出類似方案。其中,房屋署於觀塘雲漢邨及何文田常樂邨開展的智能屋村管理計劃初見成效——透過智能門磁系統觀察大門開啟情况,判斷長者是否多日如慣常往外出,有需要下介入並跟進。現時坊間也有其他低成本偵測裝置,如在長者家中偵測沒有人走動多時,便會在門外發出警號。長者安全風險的把關,正正依靠鄰里關愛,例如長者單位附近鄰居可多加觀察,若發現異常可拍門關心。此外,建立有效的支援機制,需依賴強大且具影響力的民間團體作聯絡人,透過鄰里協作與社區義工,確保長者發生異常狀况時能夠得到即時援助。鄰里關懷這種社區合作模式,將能夠填補政府與機構的資源限制,確保長者得到適切關懷。

未來,樂齡科技需整合大數據與人工智能(AI)技術,提升監測精準度,令方案更趨人性化、個人化。要使這些技術真正落地,需政府、企業與社會合作,共同探索低成本且高效的科技方案。下一步,筆者建議嘗試將技術擴展至水表、電表等,惠及更多長者。最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長者名冊和社區保護網,使科技與人文關懷相輔相成,真正保障長者生活安全與福祉。

作者鄧家彪是立法會議員,梁祈忻是高級政策研究主任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鄧家彪、梁祈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