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徐英偉:推動寵物友善政策——助力商業創新 釋放經濟潛力

【明報文章】隨着城市生活方式演變,寵物已成為許多香港家庭不可或缺的部分。對寵物主人而言,寵物不僅僅是動物,而是如同孩子般重要的家庭成員。
然而,當寵物主人帶着心愛的毛孩出門,卻因現行法例限制,無法進入餐廳或其他公共空間時,這不僅帶來不便,更反映香港在寵物友善政策上的滯後。試想一下:若你帶着孩子外出,卻無法進入餐廳用餐,這樣情况無疑令人感無助與困惑。
根據統計處數據,全港住戶飼養的貓狗數量自2005年以來幾乎翻倍,2018年已達到40.5萬隻,顯示寵物市場快速擴大。全球寵物相關市場亦以每年5.8%速度增長,預計2027年市場規模將達2.7萬億港元。這些數據清楚表明:寵物經濟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增長點。若香港能夠推動寵物友善政策,不僅能釋放市場潛力,還將提升城市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助力本地商業的靈活性與創新。
然而與國際大都會形象不符的是,香港現行法例和政策,特別是針對寵物進入商業空間的限制,仍停留在過去思維模式。推動寵物友善政策,讓商戶自行決定是否接待寵物,同時確保衛生與安全,已是刻不容緩的關鍵議題。
現行法例的限制與矛盾
現行《食物業規例》明文規定,「任何人不得將狗隻帶進任何食物業處所內」(導盲犬及執行合法工作的狗除外),包括廚房、食物室、露天座位區等。這條法例自1994年實施以來,已有逾30年沒有任何修訂。隨着寵物文化普及和市民需求轉變,這條法例已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的需要。
目前許多商場已推行寵物友善政策,允許狗進入,以吸引更多人流並促進消費。然而商場內的餐廳卻因受限於規例,而不得允許狗入內,導致商場政策與餐廳規定之間出現明顯矛盾。
寵物主人雖可帶狗逛商場,但卻無法停下來用餐。這種不協調的政策設計不僅令人困惑,也限制了商戶的潛在收益,削弱寵物友善政策應有的經濟效益。
香港在推進寵物友善政策方面,似乎仍停滯不前,其他地區卻早已緊跟潮流。本港餐飲業及其他商業空間仍被舊法例「禁錮」,香港似乎仍停留於過去思維中,未能與時並進。
靈活政策如何促進經濟增長
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已推行更靈活的寵物友善政策,這些政策不僅促進當地經濟,還為商戶提供了更多創新空間。
澳洲新南威爾士州於2010年修訂《伴侶動物法》(Companion Animals Act),允許狗在特定條件下進入戶外用餐區,條件包括需由牽引繩控制、保持在地面,並與食品準備區分隔。
新加坡則於今年開始,允許零售食品企業在毋須額外審批的情况下,接待寵物進入戶外用餐區。星洲食品局評估,允許寵物進入此類區域的食品安全及人畜共通病傳播風險較低。
加拿大機場亦積極推行寵物友善政策,以滿足攜帶寵物旅行人士的需求。許多機場設有室內和戶外人造草皮、排水系統和廢物處理設施,為寵物提供舒適空間,方便牠們在航班起飛前或抵達後使用。這樣的設施不僅改善寵物主人出行體驗,也體現了友善與包容的理念。
香港推行寵物友善政策的經濟潛力,無可限量。本地和全球寵物相關市場快速增長,香港若能夠放寬寵物進入公共空間的限制,將有機會分得這一經濟紅利。
酒店業已看到寵物友善政策帶來的經濟效益。香港一些酒店提供寵物友善服務,吸引本地寵物家庭和海外遊客的入住需求,成為staycation(宅度假)熱門選擇。這些成功案例顯示,寵物友善政策不僅為商戶帶來直接經濟效益,還能夠提升城市的國際吸引力。
推動寵物友善政策的必要
當前,香港的政策制定者似乎仍抱着一種過於謹慎的態度,錯失了及時調整政策的機會。然而推行寵物友善政策刻不容緩,即便我們現在開始審視和修訂法例,從研究到政策落地,可能仍需數年時間。
推動寵物友善政策的首要步驟,是賦予商戶更多自主權,允許餐飲業及酒店業根據經營模式,自行決定是否接待攜帶寵物的顧客。
寵物經濟是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允許商戶靈活決定是否接待寵物,將為本港商業環境注入新動力,釋放寵物經濟潛力。此外,推動寵物友善政策不僅是對市場需求的回應,更是對家庭價值和城市進步的尊重。當其他地區已紛紛採取行動時,香港不應繼續停滯不前。審視與修訂現行法例,已是時候。讓我們共同邁向一個更包容、更現代化的城市,真正實現人寵共融願景。
作者是原民政事務局長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徐英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