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配合篩查 自願醫保研納預防元素

發佈於

【明報專訊】自願醫保計劃推出逾5年,政府擬今年對計劃做大檢討。有議員關注政府會否整合自願醫保和健康篩查計劃,同時增加兩者對市民的吸引程度。署理醫衛局長李夏茵昨在立法會衛生委員會上回應稱,政府推出慢病共治、癌症篩查等計劃,強調預防勝於治療,亦會與保險業界協商,研究能否在自願醫保中加入預防疾病元素。有保險業界稱,現時部分保險會包含身體檢查,或以不同方式鼓勵受保人運動,但強調增加預防元素保費或增加,政府應作平衡。

選委界議員陳凱欣昨關注,政府會否研究利用自願醫保,吸引更多市民參加健康篩查計劃,同時增加市民購買自願醫保的誘因,尤其是年輕群體。李夏茵表示,現時坊間的醫療保險產品較少包括預防性的診斷,今年將對自願醫保計劃「大檢討」,與保險業商討,研究在計劃中加入預防元素。

李夏茵亦再回應有議員憂市民響應政府推出的篩查計劃,反而更不易受惠醫療保險,指上次立法會討論有關議題後,有議員投訴參加篩查後反而不受保,政府亦即時與保險業界商討,引述業界樂意溝通,又強調市民參加篩查,如果結果健康,其身體情况一定優於無做篩查人士,「點解健康好的人,你要加他們保費呢?」

陳沛良:或致保費上升 政府應平衡

身兼中國太平保險(香港)總經理的選委界議員陳沛良向本報表示,相信政府短時間內會與保險界商討,並稱政府可參考現時保險計劃中的預防元素,如有僱主會購買含身體檢查的團體醫保,部分個人醫保計劃推出消耗一定卡路里可兌換保費折扣等誘因,鼓勵投保人做運動,又強調加入預防元素或導致保費上升,政府應做好平衡。

陳沛良又稱,保險保障「未有發生的事」,保險公司會視乎投保人年齡、健康狀况,以及公司風險評估決定保障內容及保費,舉例稱50歲人士經篩查發現有大腸瘜肉,意味患大腸癌風險較高,強調保險是商業行為,需平衡風險,「保險公司保一班人,有人健康點,有人健康差點,保費可較穩定,當只是有病的人才買保險,保險公司會虧本,就需不斷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