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彭博:人行委員籲加推1.5萬億振經濟

【明報專訊】彭博引述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長黃益平與兩名學者的研究,指出中央應採取更有力的逆周期政策以保持增長,並呼籲政府推出額外1萬億至1.5萬億元人民幣的刺激經濟措施,以提振居民消費,減輕美國關稅對經濟造成的損害。
倡人行減息 應保人幣「足夠」彈性
報告提到,自4月美國加徵關稅以來,中國經濟除了受持續通縮影響,還面臨着「新的干擾」。同時,人行仍有進一步下調政策利率的空間,也可引導銀行降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報告亦建議,人行應保持人民幣匯率「足夠」彈性,以抵禦未來的外部衝擊。但長遠而言,政府需擴大個人利得稅稅基,並簡化增值稅結構,確保國家財政可持續性。
另外,報告引述數據指出,內地中小企的未償還貸款目前已超過內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0%,高於2019年的37%,並超過了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敞口。報告作者呼籲當局應管理與中小企貸款相關的風險,以釋放銀行向生產效率更高的行業發放新貸款的能力。
對於內地通縮情况,法國外貿銀行大中華區資深經濟學家徐建偉昨日在記者會上提到,目前中國的刺激經濟措施主要集中在投資領域,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這種做法反而加劇了供過於求的問題。儘管政府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但實際執行中,官僚體系往往更注重完成量化指標(KPI),而削減產能等容易衡量和達成的指標成為首選,但這並不能在短期內解決中國經濟面臨的深層次結構性挑戰,即居民收入長期停滯不前、整體需求不足。
法國外貿銀行料下半年降準
他進一步指出,中國發展人工智能(AI)、自動化等先進技術,雖然有助於產業升級,但其本質是節省勞動力,將導致大量製造業勞動力被釋放出來,惟社會缺乏足夠的高收入職位來吸納這些勞動力。因此,許多勞動力不得不轉向低收入行業,例如送貨、網約車、外賣等行業,直接導致可支配收入減少,進而削弱購買力,同時企業因沒法加價而影響利潤率。
此外,徐建偉指中國的貨幣政策雖然有所放寬,但主要用於支持政府的財政政策,即人行增發貨幣購買政府發行的專項債券。而用於家庭和企業的信貸規模並沒有真正擴大,該行計算的實際利率沒快速下降,意味家庭和企業的融資時仍非常困難。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預計,人行為支持地方政府發債融資,預期下半年將降準50至100點子,但若第三季經濟下行過急,或有額外10點子降準空間。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大摩:內地整合產能料緩慢 通縮料持續到明年 (2025-0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