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小福建」二陂坊 新移民稱同聲氣助融入

發佈於

【明報專訊】走在「小福建」二陂坊,不時傳來街坊的福建話。訪問當日,來自福清的阿珠拿着兩袋菜,跟樓下店家用家鄉話寒暄,女兒則在社區客廳休息,準備下午回校考試。阿珠原跟丈夫和子女住在工廠大廈,兩年前遭投訴違規居住後搬進二陂坊。一家五口住兩房一廳,月租9700元,她說除了貴金較高,她很喜歡這個社區,尤其附近都是福建同鄉,一落樓下便能說家鄉話,「老公跟我說樓下都是福清的,一開始怕我適應不了,所以首選這裏」。

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網頁,1970年代起福州人開始聚居荃灣,多聚在街市街等,而新來港福州人大多獲介紹到荃灣工業區工作。在二陂坊服務街坊的婦女勞工協會幹事阿茵說,二陂坊有不少福建人是經同鄉介紹入住,漸成小社群,「我們曾有不同時期認識的兩班街坊,慢慢發現原來是親戚」。

福建小店開滿街,有堯記福建特產、小林福建特產、福清土特產和阿蘭福建特產等,而賣平價零食的「閩味」更是學生最愛。這裏估計有7間麻將館,其中兩間是以「中元」命名的「中元節文化協會」和「中元堂文化協會」,記者入內觀察,見有數枱雀局,職員稱該店領有牌照,只招待會員,其後說不便受訪。

女工會助爭更亭 供清潔工保安歇腳

附近的勞工跟這小社區亦有連結互動。阿茵估計,二陂坊有約7條通道連接其他街道,而附近的後巷聚集不少清潔工和拾荒者。70多歲英姐在二陂坊做清潔工10年,每日替這被政府列為「衛生黑點」的地方打掃,笑言「中間(遊樂場)最多垃圾,多細路仔玩。另一邊(近餐廳)就多人喝酒食花生」。

日常的暴曬使英姐汗流浹背,早前女工會邀請她一起跟區議員反映意見,今年初設立了更亭。更亭被植物包圍,內有冷氣,清潔工友間中可入內避暑、喝水和擺放物品。從前如「無殼蝸牛」的保安員也說,設立更亭後舒適不少,「現在好了很多,已不夠膽說辛苦。以前真的辛苦,掛了風扇都濕透」。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凶宅變身社區客廳 助街坊走出劏房 熱鬧聚腳點洗乾衣機常滿 深耕盼喚公民意識 (2025-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