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鞏固脫貧成果 太行山小縣譜共富願景

【明報專訊】經過20多年努力,中國政府於2021年2月25日宣布,「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為築牢脫貧根基,國家設立5年過渡期推進鄉村振興銜接,今年為過渡期的收官之年。本報記者近日走進太行山麓的河北省贊皇縣探訪,在這片兼具革命老區血脈與鄉村振興使命的土地,得到港澳愛心企業捐助於2019年全面脫貧的葛溝村,正譜寫最真實的致富實踐。
明報記者 王佩凡
民生蝶變:從土路到幸福食堂
在葛溝村,村民王大媽指着門前柏油路感慨:「變化大了!原來門前路都是土疙瘩,出來進去一點都不方便,現在都是柏油馬路,你看這寬敞的,出入方便多了。」她家近兩年新建的房屋花費數十萬元(人民幣,下同),「比往常年富餘多了」。村裏建設的社區食堂提供免費理髮洗衣服務,王大媽直言:「對老百姓都有好處。」
為解決獨居老人就餐難題,葛溝村設立幸福共享食堂。70歲以上老人僅需支付2元,即可享用葷素搭配的營養午餐,菜單每周不重複。葛溝村黨支部書記郭彩彬表示,「現在每天固定用餐老人超30人。」行動不便者享受送餐上門服務,織就鄉村養老溫情網。
葛溝村478戶1451人中,35戶80人曾為「脫貧戶」。郭彩彬向記者展示最新數據,「村民人均年收入達15,000元以上」。青年通過運輸業月入8000元,留守村民進入扶貧車間增收。防返貧機制同步落地——脫貧戶大門張貼「明白紙」,清晰記錄家庭信息、政策享受及幫扶進展,村幹部定期上門主動幫扶。
青年返鄉:幹力所能及之事
大學生村幹部小王通過「引鳳回巢」計劃回到葛溝村。「第一感覺就是親切,左鄰右舍都是叫爺爺奶奶的,回來之後感受到的都是親情。」擔任村主任助理的他,決心「幫助村主任為村裏幹些力所能及的事」。更讓他欣喜的是返鄉潮的湧動:「村裏的機會也很多,比在大城市心情舒暢。回村之後還能依託當地平台,為家鄉產業提供新想法。」
教育突圍:港澳捐助成就學子上大學
「30人擠大通鋪,重點上線個位數」,這曾是贊皇縣唯一公辦高中河北贊皇中學的困境。執教20餘年的甄靜雨老師見證巨變:「今年高考不到1000名考生,重點大學上線177人。」
轉機始於2019年。港澳愛心企業累計捐助3400萬元,建成女生公寓、餐飲樓及智慧教室。甄靜雨輕觸智慧黑板演示,「數學老師可立體展示幾何模型;化學課能模擬實驗,直接生成方程式;視頻展台還能投影批改作業。」這套由香港太古集團捐贈的設備,使教學效率大幅提升。
受到港澳愛心人士捐助以來,贊皇中學2022年重點上線14年來首破百人;2023年本科率提升9個百分點;2024年強基計劃上線人數超前三屆總和。新建的8人間宿舍配備空調獨立衛浴,食堂餐食便宜又美味,徹底告別「吃不好睡不香」的歷史。
非遺造血:土布帶動婦女就業
「哐當」織機聲中,平均年齡58歲的農婦手指翻飛,72道工序的原村土布漸次成型。全國人大代表、非遺傳承人崔雪琴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工坊+農戶」模式,在全縣設5個非遺工坊免費培訓技藝。「婦女們靠雙手實現了自我價值,既獲得經濟收益,也提升了家庭地位,工作熱情高漲。」崔雪琴指着織布機介紹。
原村土布不但是非遺技藝,如今也是「扶貧幫手」。織布的農村婦女每日工作8小時,月增收約3000元。產業鏈覆蓋棉花種植到終端銷售,帶動千餘名農戶就業。
(中國故事)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嶂石岩建藝術小鎮 拉動旅遊振興鄉村 (2025-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