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照顧精神病患夫 捱至抑鬱不敢病 領綜援不符照顧者津貼資格 沒法換取喘息機會

發佈於

【明報專訊】48歲的張太與61歲思覺失調丈夫結婚20年,丈夫失業且不願出門。張太每日行程緊湊,既做兼職,也照顧丈夫三餐、陪診和打理家務,連入院也要不斷致電回家問候丈夫,「不敢病,因為我不照顧他,他怎麼辦……我就像一條拉得好緊好緊的橡筋」。張太嘆如獨撐,近年因壓力患上抑鬱,曾想申請照顧者津貼,減少工作換取喘息,但因領綜援不符資格。「雖然他有病,但他很愛我」,她對丈夫不離不棄,盼間中有人幫忙送飯陪診,「幫我看看他、關心他就好」。

明報記者 廖俊升

兩人因工作相識結婚20年,曾做保安的張先生15年前失業,因患思覺失調未能找到工作,近年打消求職念頭。張太說丈夫求職難,「因為常要覆診,又擔心自己的行為影響別人,他沒有信心工作」。夫妻正領取綜援,張太亦邊做兼職陪診員邊照顧丈夫,申報收入並扣除綜援額後,每月靠合計萬餘元應付生活。她說除了每年發放一次的綜援額外補貼便難儲蓄,如同「月光族」。

打理家務返兼職 家務一腳踢

丈夫的生活依賴張太,他會因擔心意外或迷路,不願自己出門,也不懂煮食。張太總替丈夫着想,家務打理妥當,每日行程規律而緊湊,清早先為他準備早餐,約10時出門工作,下午去買菜回家煮飯。「跟老人家陪診,急症、普通覆診、抽血時間都不定。做完就回去煮飯,有時都怕來不及,確實有點困擾,顧不上他(丈夫)不知怎辦。」丈夫一天要吃11顆藥,她亦要分好不同時間需服食的藥,並調配時間陪伴覆診。

「你有沒有嗅到活絡油的味道?」張太問記者。原來她為預備訪問,要提早一天買菜,當天起牀後腰痛,也只用活絡油按摩便繼續打理家務,一早煮好粥和餃子讓丈夫吃,再匆匆赴約訪問。

形容如拉緊橡筋 身體不適不敢停

張太形容丈夫像小孩般要照顧,佔她生活大部分,壓力沉重,「感覺好像自己不敢病,因為我不照顧他,他怎麼辦……我就像一條拉得好緊好緊的橡筋」。張太曾因做手術留院兩晚,要預先為丈夫準備麵包和即食麵,入院後不斷致電回家,「他自己一個在家我不放心」。

照顧雖辛苦,但張太從沒想過放棄丈夫,「雖然他有病,但他很愛我,對我很好,我感覺得到」。戴着口罩的張太雙眼彎起,笑說曾跟不吃雞和豬的丈夫打趣道,「如果愛我你就吃掉,他就說好吧,然後吃了。他本來完全不吃的,以後我想他做什麼我就用這招」。寡言的丈夫不常表達內心,卻會在張太腰痛時向她遞水和問候,他亦是張太在港唯一親人。丈夫有時出現幻覺,以為背後有人,張太也令他安心,「我幫他看看,我說這裏就只有我們兩人,我會安慰他」。

有感人生無選擇 不知哪裏找幫手

夫妻時因病摩擦,張太舉例丈夫每天都緊張地檢查垃圾桶,不顧勸阻甚至反駁令她煩躁。5年前張太終壓力「爆煲」,嘆進不了枕邊人的世界,「他就像在摸不到的東西上糾纏,我其實不知道他怎麼想」,生活也被照顧所困,令她每晚失眠,到精神科求醫後確診抑鬱症,「總是胡思亂想,我係咪唔可以病?病了怎辦?照顧壓力好大,他出街又被人歧視,好煩躁」。

她即使想外出「放風」,也被照顧和工作綑綁,亦因生活費高昂不捨得外出吃飯,感覺人生沒有選擇,只能苦撐。她曾想過申請照顧者津貼,她可做少點兼職換取空餘時間,但因領取綜援不符申請資格。

「有時壓力大都不知道去哪裏找人幫手,去找誰呢?」她說未曾獲社工接觸,亦不知可申請什麼服務,期盼政府和社會多關顧精神復元人士和照顧者,「忙的時候可以幫我照顧他,送飯或陪他覆診,問他有沒有準時吃藥。幫我看看他、關心他就好」。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外出受注目遭歧視 「他都不想病」 (2025-07-21)

綜援未涵照顧開支 社協倡降津貼門檻 (202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