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農村新廁鎖 領導來時開 廣建作花瓶 村民蹲臭坑

發佈於

【明報專訊】內地農村近年掀起「廁所革命」,但央視周日揭發山西運城市稷山縣搞形象工程,當地近兩年花230萬元(人民幣,下同)新建23座農村公共廁所,卻常年上鎖成擺設。村民稱新公廁「能看不能用」,只有村裏有活動或領導視察時才開放,村民繼續使用臭氣冲天的旱廁。稷山縣委宣傳部昨回應稱情况屬實,將全面排查並追責問責。

央視《財經調查》欄目報道,吉家莊村是稷山縣的「示範村」和「未來鄉村」建設項目的試點,工作人員熱情地介紹他們高標準建設的新農村公廁,廁所的各項設施配置完善,看上去乾淨整潔,清潔工具一應俱全,牆上還貼着公廁日常管理制度。但這個公廁只在村裏有活動時才會開門給村民使用。吉家莊村委會的工作人員明確表示,之所以平時關閉廁所,只是為省卻日常清理的麻煩。當地村民也表示,公廁建好後,只有「領導視察才開門」。

有稱憂村民「素質不高」維護難

新建的公廁不提供日常使用,在稷山縣西里村、白池村、賈峪村、邢家莊村等都存在類似情况。位於稷山縣太陽鄉東里村黨群服務中心附近的公廁,建成後從未開放。工作人員表示,因為使用公廁會產生不少費用,又擔心村民「素質不高」帶來維護難題,所以村裏繼續讓村民使用老舊旱廁。

據「政府購買服務信息平台」上「稷山縣2023年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財政獎補項目(新建公廁)合同公告」顯示,採購人為稷山縣農業農村局,合同金額230.28萬元,工程新建23座公廁,資金來源於政府。

網民:很多球場亦建好即鎖

許多網民在「央視財經」微博帳號下方留言,稱很多地方都是強制建設,建設前沒有考慮誰打理、運作資金來源的問題;也有網民指廁所只是冰山一角,很多活動中心、球場都是建好就鎖門的。微博帳號「絨花70365」說:「不都這樣應付檢查嗎。」江蘇《現代快報》評論指出,「花瓶」廁所閒置的本質是對公共資源的粗暴浪費,是形式主義的新高度,深層次的原因則是懶政思維在作祟;公廁開放與否的「眼裏只有領導、沒有群眾」邏輯,消解了基層治理的公信力。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習推廁所革命 關乎鄉村振興 (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