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要聞

長者友善16標準 明年新樓擬須跟 要求設自動門 廚廁鋪防滑地板

發佈於

【明報專訊】政府「推動長者友善樓宇設計」工作組公布,長者友善樓宇設計方案已完成制定,涵蓋16項強制要求以促進空間通達性,包括住宅單位入口大門要較闊;廁所、廚房等要用防滑地板;住宅樓宇至少一個主要入口須設自動門等(見表),政府明年上半年透過修訂《建築物(規劃)規例》實施,方案適用於新建私人住宅樓宇、商住樓宇以至商場等。另外當局提到多項鼓勵性的設計元素,屋宇署將藉更新作業備考、相關設計手冊等推出。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林筱魯表示,新要求會帶來額外成本,但從本港未來人口結構變化而言,推動長者友善有必要,對發展商也有增值作用。

另設認證計劃寬免樓面面積

工作組由副財政司長黃偉綸領導,昨日公布的新方案除了適用於新建私人住宅樓宇、商住樓宇和長者經常出入商業處所(如商場及診所等),亦適用於現存相關樓宇的改建及加建工程;至於公營房屋及政府建築物,政府「會致力按方案行事」。16項強制措施涵蓋住宅單位、室內公用通道及室外公用地方。當局亦推出自願「長者友善樓宇」認證計劃,昨起接受申請,認證可作為屋宇署批予總樓面面積寬免其中一項「特定標準」。

除了收緊既有規定,例如將室內公用走廊闊度下限由現行1050毫米增至1200毫米,今次亦加入新建議措施,例如室內公用地方入口、各區域和設施建議擺放標誌性擺設、藝術品和地標,如雕塑、花槽和噴泉等,以便長者識別。公用地方洗手間亦有新建議,如在方便出入公用地方或公廁內,設置有長者友善設施的洗手間,以提升長者幸福感。

消息:已諮詢 料成本影響有限

政府消息人士稱,制訂方案時有諮詢業界意見。被問新增強制設計標準會否推高建築成本,消息人士說相信影響有限,因相關規定並非大幅改動現行做法、屬細微要求,部分標準本身業界已執行。

林筱魯向本報表示,設計方案部分屬強制、部分屬建議,是經過考慮成本等因素的平衡方案。他說,政府會透過認證計劃為合資格建築設施提供總樓面面積寬免,長者友善設計帶來的額外成本雖不至未能負擔,但仍屬負面因素。林又說,現時發展商經營環境不太理想,但長者友善設計具社會長期效益,應要推展。建測規園界謝偉銓亦稱,爭取為長者訂立友善建築標準已多年,新方案是「行一大步」。

狄志遠倡長遠地契設條件

社福界狄志遠則認為設計方案「方向正確」,但部分要求屬鼓勵性質,不少發展商主打年輕家庭市場,未必有誘因在樓宇加入非強制長者友善設計。狄稱,要方便長者乃至殘疾人士、孕婦出行,除了建築,社區周邊公共地方設計亦要配合,建議政府長遠考慮在地契加入條件,令發展商的設計更能考慮長者需要。

香港測量師學會上任會長林家輝認為,相關改善設計要求對額外建築成本影響極微,可獲批予總樓面面積寬免亦是誘因;人口老化下,認證計劃亦對發展商可成銷售樓宇賣點。團結香港基金傳訊及市場推廣高級主任何進昇表示,方案方便住戶日後改造家居,減低跌倒風險,單是防跌相關住院開支,估計2046年可節省至少56.7億元,長遠減輕公營醫療壓力。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