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家長心聲:重視家校活動 專家分享被點醒

發佈於

【明報專訊】有份參與《留聲》電影分享會的家長梁太表示,去年11月參加過學校舉辦的余德淳教養分享會,她笑言活動對自己十分有幫助,因此今次她亦繼續參與,看戲後,更非常感動,就連念小二的女兒靖渝也笑媽媽:「我見到媽媽平時唔會喊,但今日佢似個喊豬豬咁!」

珍惜陪伴時間 良好親子關係比成績重要

梁太說跟女兒的溝通就像朋友一樣,不過這個朋友是一個「被動的朋友」,「我要主動像挖泥機那樣挖佢講嘢,有時她講少許,只有4至5句,但有時又會很主動地跟我們講」。不過慶幸女兒跟她和丈夫關係親近,尤其喜歡跟爸爸玩樂。靖渝說:「我喜歡和爸爸打他鍾意的遊戲機。」梁太指她和丈夫均有工作,平日照顧孩子的工作要由外婆代勞,放工後就由他們接手處理,「丈夫好畀心機教她做功課,甚至比我更有心機,但可能有時返工時間長,放假時,總想有些休息時間,因此女兒要求他去玩,可能問他10次,他只有一兩次答應。我會經常提醒他,可以陪女兒的時間不多,要好好珍惜」。

不給孩子壓力 互相擁抱傳遞安全感

念小六及小四的語翹和語菁,跟父母一同出席電影分享會,劉太表示夫婦二人周末毋須上班,若時間許可,每次學校舉辦的家長活動都必會出席,「我覺得只有家校合作才能令小朋友健康成長和愉快學習,近年學校舉辦不少家長活動,即使安排在平日,我也盡量抽空參與,有時透過嘉賓分享,自己也會『叮』一聲被點醒,因為做父母也需要不斷聆聽,不斷學習」。她慶幸兩個女兒是樂觀的小朋友,而且跟父母無所不談,「在我和丈夫心目中,最值錢的不是孩子有幾好成績,而是良好的親子關係」。

劉先生說,看完電影《留聲》,覺得戲中道出了小朋友的壓力,以及他們無從宣泄的苦况。「小朋友不知向誰表達情緒,想講又講不到,這就好像變了一種都市病,如長期積壓下去,會出現很多問題。」他指自己十分重視與孩子溝通和遊戲,因為這樣才能讓她們打開心扉,「從小到大我們都會擁抱,如上班前我都會給她們和太太親親額頭,下班回來打開雙手,互相來個擁抱,這樣大家都很有安全感」。他從不給予孩子壓力,因壓力會影響孩子成長,如早前姊姊要選校升中,他和太太都只是給予建議和分析,「我們不會『叫』她選哪間哪間學校,因為她想做運動員,我們就找這一類的學校的資料,給她去考慮,再問老師意思,最後也成功入了她想讀的學校」。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64期]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精神健康:基金會架橋樑 推正向家庭教育 觀影反思教養 走進孩子心 (2025-07-29)

愛望基金:策劃音樂劇中學巡迴 鼓勵學生表達 (202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