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親子筆陣.同理心學堂:除了「睇開啲」,還可怎做?

發佈於

【明報專訊】當看到子女面對壓力,作為家長的你,會怎樣安慰子女呢?學業、朋輩關係、未來的期望,這些重擔讓青少年的生活充滿焦慮。你試圖安慰他們,說「睇開啲」,這句話卻無法解決問題,更可能換來一句「你唔明白我」。面對這情况,家長能做些什麼呢?

「先聆聽 後回應」理解壓力來源

了解子女壓力的根源是非常重要。筆者鼓勵家長可以多主動與子女交流,問他們最近在想什麼、煩惱什麼,倘若子女願意分享內心世界,先聆聽,不要急着回應,甚或「發表偉論」,因為他們可能只是需要一個能夠傾訴的對象,家長應讓子女感受到你成為那個願意傾訴及陪伴他們的最大後盾。聆聽過後,家長可進一步了解子女表徵背後的真正壓力來源。舉例說,子女因學業感壓力,背後或許來自未能達至各方(包括自己)對自己的期望,亦可能是與他人比較,亦有可能背負家庭經濟因素等。因此,家長需扮演重要角色去理解及梳理子女想法,需要時可釐清誤解,重要的是提供情感支持。

深呼吸、運動音樂助減壓

筆者接觸的兒童及青少年(甚或乎成年人)當中,大部分都未能找到合適有效的方法去釋放壓力。情緒出口倒塞,一旦積聚久了,再去處理及治療便倍感吃力。因此,家長除了情感上支持外,亦要教子女一些應對壓力的方法,例如深呼吸、簡單運動、聽音樂等。找到有效的減壓方法,不僅能幫助他們放鬆身心,還能讓他們學會如何在生活中應對壓力。家長亦可以和他們一起參加,讓他們理解大人小朋友都需要減壓。

創造放鬆家庭氛圍 尋求專業協助

家庭環境對子女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外面風雨有多大,最重要的是有一個舒適的安樂窩。因此,家長應努力創造一個溫馨和放鬆的家庭氛圍,讓子女感受到回家就是避風港。鼓勵家長定期安排「從子女出發」的活動——這些活動的重點在於以孩子的志趣出發,讓陪伴真正貼近他們的心,例如一起看他們喜歡的電影、參與他們喜歡的遊戲。這些小時光不僅能讓子女放鬆心情,還能增強家庭的親密感。

有時,家長發現子女的壓力似乎超出了自己所能幫助的範圍。在這種情况下,家長不妨鼓勵甚或陪同他們尋求專業人士協助。重要的是,告訴他們,這並不是一種軟弱的表現,反而是一種勇敢的出路。值得提及的是,坊間其實有很多種類的輔導治療介入方式,如藝術、遊戲、戲劇等,家長可以與子女探索適合自己的形式。

無論是大人或小朋友,生活中面對的種種壓力都是真實而沉重的。只叫他們「看開一點」並不能真正幫上忙。要給予有效的支持,我們需要理解對方的感受、建立情感連繫、教授應對的方法,還要有一個充滿關愛的家庭環境。有了這些幫助,家長能更好地協助子女應對當前的壓力,並為他們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心理基礎。

文:巫佩雯(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主任幹事、小西灣會所中心主任)

作者簡介: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重視個人身心發展,以及健康的親子和家庭關係。青年會致力提倡品德教育、文化承傳、康樂體育等發展,彰顯「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服務精神。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64期]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感講你知:分享推動社交情意教育經驗 (2025-07-29)

婆媽內心小劇場:家長用AI (2025-07-29)

半職爸爸:想像中的陪伴 (2025-07-29)

小學雞媽媽:熊出沒注意 (2025-07-29)

媽媽維特:心的帶領 (2025-07-29)

故事拼盤:未能忘記的小學紀念冊 (2025-07-29)

荒失失在加家:最佳留學城市=適合搬省? (2025-07-29)

永明的天空:既來之,則安之 (202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