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婆媽內心小劇場:家長用AI

【明報專訊】做全職媽媽快5年了,漸漸覺得自己很脫節,尤其跟沒有生小孩的朋友聚會時感受更深,他們的話題總是離我很遠,例如正在上映的電影,我沒看過,甚至戲名也沒聽過;又例如某某歌手的演唱會,歌手我略有所聞,但歌則完全沒聽過;而他們談論最多的,不約而同都是AI。
AI變個人助理
我的朋友來自各行各業,在工作上都有用ChatGPT,如撰寫電郵,回覆信件,整理分析數據,設計圖像等,習慣有它在身邊,甚至訴說生活難題,例如買包包與否,生病了可以吃某種藥嗎,都會用上。他們又說,他們只當AI是Google用,現在的年輕人用得更出神入化,從中找到情緒價值,就像有個私人助理。我一邊聽,一邊覺得自己真的很脫節吖,又想到很快會跟兩個女沒話題了,變成老土阿媽(老土這詞好像也很老土)。
除了感慨,我也很羨慕:年輕人真棒,免費找個助理,我都想有個助理吖,雖然它並不能提供勞力,但媽媽的腦力每天也為一大堆瑣碎事透支,一邊餵早餐, 心裏就盤算着午餐、晚餐,一邊哄睡,一邊在想手冊、功課有否簽名,學校有沒有特別活動,突然想起雪櫃裏的雞蛋只剩一顆,又突然想起學校特別假期還未安排家庭活動……總之腦袋只要稍微放空,就會想到有事情沒有處理好或是甩漏掉。
AI設計菜單
我突然靈光一閃,其實我也可以找AI幫手!立即找來免費版試試,先叫它幫我設計一周餐單,清楚列明要求:4人家庭,食物要合5歲半及1歲半的小朋友食用,營養要均衡,以表格方式呈現方便閱讀。大概5秒鐘,菜式名一個個彈出,果然有肉有菜,但略顯單調,不少只是清炒一樣食材的菜式,所以我又要求它加入日式菜式、三餸一湯、下午茶等,又是5秒鐘辦妥,照燒雞扒、走辣的宮保雞丁、蒸魚等,效率真高,而且十分細心,分析了每餐食物多樣化,並且包含蛋白質、維他命等營養,還提醒我要將食物剪碎給1歲半的幼兒。
不過,由於它不太清楚我家的口味,所以我沒跟足它的建議,但確實給了我好多點子,讓我不用由零開始構思,但暫時仍然覺得調教它需時,自己走一圈街市靈感更快到。我這等入廚新手都覺得它暫時未必能取代家庭主婦,那些一人煮一圍家人飯餸、包帶飯的神台級廚娘,應該會嘲笑我用AI整菜單吧。
推動學習vs.變成依賴
玩過一次後,社交媒體就知道了,不時會feed一些家長如何用AI的帖文給我,原來很多爸媽都有用,設計故事書、board game、玩具道具等;然後又發現身邊有當了爸媽的朋友也在用,有爸爸向它訴苦激嬲老婆,求自救辦法;有媽媽則用來幫仔女做功課,例如設計分享內容,的確很精簡有趣,我也躍躍欲試;但同時,如何善用科技推動學習,還是會反效果變成依賴,我要好好研究。
文:婆婆媽媽
作者簡介:年紀不大但愛歎茶,生女前生活像個婆婆般悠閒自在;全職湊兩女後變成婆婆媽媽,育兒每件小事都是大件事,雖然有時感慨瀟灑不再,但抱住兩個寶貝就甜蜜幸福滿載。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64期]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親子筆陣.同理心學堂:除了「睇開啲」,還可怎做? (2025-07-29)
感講你知:分享推動社交情意教育經驗 (2025-07-29)
半職爸爸:想像中的陪伴 (2025-07-29)
小學雞媽媽:熊出沒注意 (2025-07-29)
媽媽維特:心的帶領 (2025-07-29)
故事拼盤:未能忘記的小學紀念冊 (2025-07-29)
荒失失在加家:最佳留學城市=適合搬省? (2025-07-29)
永明的天空:既來之,則安之 (2025-0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