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劉銳紹:世事茫茫難自料 須防五十笑百步——台灣民進黨大罷免失敗所反映的兩岸懸念

【明報文章】台灣民進黨發起的第一波「大罷免」,以國民黨立法委員和前民眾黨籍新竹市長全部成功保位結束。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向黨主席賴清德辭職;在野黨則要求賴清德向全民道歉。在此之前,民進黨氣勢如虹,但其後兵敗如山倒,頗像唐代韋應物《寄李儋元錫》之句:「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大陸當然樂見這個結果,不過,即使民進黨自討苦吃,但仔細觀察台灣民情,這種狀况對兩岸關係有何啟示?忽然記起孟子見梁惠王時說:「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引起頗多思考,故引為今天標題。
(1)民進黨缺乏長遠眼光
──民進黨這次發動大罷免,旨在強化「反共護台」方向。就我過去與民進黨人的接觸,這種思維由來已久。且看該黨的創立背後和發展過程,初時其黨人認為主要是對付國民黨的壓迫,不需理會對岸的共產黨;當它在2000年(陳水扁)執政後,又因為兩岸關係不是首要任務(大陸當時也在觀察民進黨,壓力不大),所以一直不能形成它的「大陸政策」。
但後來蔡英文上台,改變前任國民黨馬英九與大陸走近的政策,並利用台灣新生代「拒共」的現實,開始「立足於我」,實際是採取疏離、隔絕、盡少接觸的冷處理方式(經濟則另作別論),力求保住台灣不受影響。蔡英文當年協助李登輝提出「兩國論」時,已有這種思維,擔任陸委會主委時更不斷落實。
到了今天賴清德執政,民進黨對大陸的政策愈來愈單一化,「反共護台」似乎成了唯一法寶。但當「反共」不是台灣人民的唯一選擇時,這種政策就變得迴避事實、蒼白和無力了。可見,民進黨沒有長遠眼光、無視現實,忽略李登輝看到的「你不找中共,中共會找你;你不碰大陸,大陸會碰你」的預測。
──正因為這種思維謬誤,民進黨對大陸的研究並不深入,也不着力。表面上,它由最初的「中國事務組」演變出「中國事務部」和委員會,但研究力量不強。有一段時候,負責研究大陸的主要力量是畢業不久的大學生。曾有一名陸委會高層決策官員對我說:「我以前到過大陸交流15次,很熟悉大陸情况。」15次就很熟悉?天才!但從那時起,他已不能與大陸「友人」接觸,更遑論及時掌握動態。
後來,這個機構按民進黨執政需要而研究,而不是按實際情况開展獨立和全面的研究,那就更難發揮智囊作用了。
──更重要的是,民進黨給人的印象是「懂得競選的政黨」,而不是懂得施政的政黨。它三度執政以來,「民主自由」是最大號召,經濟民生的表現則是其次;至於對外關係,需視乎具體形勢而言。例如當中美關係不好時,美台關係就上升;惟當中外關係修好時,台灣的對外空間就受壓。從這角度看,即使台灣不想與大陸多接觸,但也應從策略思考,如何令兩岸關係穩定?從而保障對外的活動空間。可是民進黨思維局限,愈來愈走向「民主抗共」的狹窄境地,終於出現今天「世事茫茫難自料」的困局。
(2)台灣民意漸成熟 不能錯解
──對於這次大罷免結果,各方都不宜按自己喜好和願望解讀,否則又會走入死胡同。例如,台灣有人認為這次大罷免失敗的原因是「中共滲透太厲害」。惟這種解讀頂多說明積累性的效果,而無法在這次大罷免中體現出來,於是變成卸責,反而令人想到這跟北京指摘「外國勢力破壞」同樣虛無飄渺。又如有意見認為,台灣人在「大陸壓力和利誘之下,失去堅持,自毁長城」。但這種說法又把台灣人的思考簡單化,貶低台灣人的自主判斷能力。
──大陸也不宜「為我所用」地片面解讀。其中一種說法指,台灣人不滿民進黨的大陸政策(疏遠、隔離、不理經濟現實),所以不支持大罷免。這是確實存在的反感,但這不等於台灣人認同和接受「多些惠台政策就可以拉近兩岸距離」,更不等於「接受利益統戰之後就會接受政治統戰」。
再舉一例:不少台灣人認同國民黨與大陸維持良好關係的政策。對的,這是其中一種普遍要求。但其實也有不少台灣人擔心,國民黨的方法可能導致「修好之後被吃掉」的結果,所以心底對大陸仍然「欲迎還拒」,同時密切觀察和監督國民黨言行。
從現實角度看,台灣人沒有複雜的對抗動機,「獨立」的訴求也不是主流,更不普遍和強烈;大家只希望在和平、安定、民主、自由之下維持現狀和兩岸接觸,保留足夠的選擇權利。北京看到台灣內部已有這種制衡民進黨的力量,就不必過分擔心了。不過,看到這一點的同時,也要看到台灣人不想台灣變成「另一個香港」。這是實實在在的擔心,所以才有部分台灣人傾向「找一個敢於拒共的政黨」,故不能把大罷免失敗解讀為「唾棄民進黨」,它還有可以借助的土壤。
──可見,台灣民意是多樣的,不要忽略台灣人經過多年政治和選舉鍛煉,總體政治智慧已不斷提高。1996年台灣開始直選領導人,當時還有很多不善之處,例如黑金和暴力政治,但如今已大幅清除。至於抹黑和誹謗,則仍舊令人討厭。不過值得肯定的是,煽情和情緒化已愈來愈不能成為政黨的「王牌」;以淚拉票、標奇立異的幾乎全裸拉票,已不復存在。
有一次我在台灣觀選,當時候選人宋楚瑜在造勢演說時,突然一條腿半跪下來拜票,台下不少支持者被感動了,竟然兩膝跪下。香港人感到不可思議,惟台灣人為了手上一票,確是全情投入;家中因支持不同候選人而爭吵,當年也是常事,如今已不多聞。台灣人重視選舉,坐飛機回台投票者不計其數,但愈來愈理智和珍惜自己的政治權利,這才是最可喜的。
正因如此,台灣人抗拒政客的假情假意;對整體政治局勢和自身需要,又發展出一種自我提升的能力。例如政權落在某政黨手中,選民就傾向把立法院和監督權力投到在野黨身上,這次反對大罷免就是典型例子。此外,民眾要看政黨實際成績,不輕易透露自己投票傾向,所以民意調查有時失準。以前民進黨及其支持者用這種方法騙倒國民黨,惟這次民進黨同樣被自己的「民調」騙倒。這些都說明台灣人積累多年的政治智慧正不斷提升,而不是權術、權力和壓力可以影響的。
(3)出路是政黨提高質素
──看見民進黨陷於困境,可作其他政黨的警惕。民進黨用「敵我二分法」來推動「仇恨值」;用政治資源挑撥社會對立;用「境外勢力」嚇唬選民;用罷免制度作為打擊異己的政治工具;用愚民手法實行惡質政治……凡此種種都該罵,但也要避免自己同蹈覆轍。
──近期,在美國選舉制度下出現特朗普、在台灣直選制度下出現民進黨,成為大陸一些人的取笑話題。他們的嘲笑可以成立,但同時又不要五十步笑百步,甚至全盤否定民主制度。我同意世界上沒有一種完美的政治制度,更不會崇洋媚外,但任何制度的關鍵,在於執行效果。這是重中之重,應容許在安全、穩定、拒絕外來干擾之下,共同細心研究。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劉銳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