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蔡曉瑩:從香港虎豹別墅到意大利匹諾曹公園:反思文學地景「體驗式保育」如何重塑文化政策

發佈於

【明報文章】香港虎豹別墅的「十八層地獄」浮雕,曾是多少人的童年夢魘?意大利科洛迪(Collodi)的匹諾曹公園(Pinocchio Park),又讓多少童話讀者找回木偶奇遇的悸動?不少承載集體記憶的文學地景,正經歷從「靜態展示」到「沉浸體驗」的轉型。

本文以香港虎豹別墅及萬金油花園、意大利的匹諾曹公園為鏡,探討文學旅遊如何以「體驗式文化遺產管理」突破傳統保育框架,進一步影響文化政策制訂。

文學景點的定義多元,但其核心意義在於與文學作品場景或民間故事的深刻連結。這類場所不僅吸引觀光人潮,更構成文化遺產旅遊的重要地景。

文學地景是文化旅遊體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傳統源遠流長。隨着文化觀光興起,「文學朝聖者」的傳統形象有待重新審視。當代文學地標吸引着更多元化訪客,這些場所不再僅是作家生卒的歷史巧合,更是社會文化建構、多媒體敘述演繹、社區共創體驗,及旅遊體驗的文化載體。文學地標既與其他文化遺產共享特質,也在後現代多元景觀中佔有一席之地。誠如學者Urry(註)所言,各類場所如何轉化為展示中心,及「文化遺產」所喚起的懷舊魅力,皆可視為一個城市及其作為一個文化旅遊地景的「後現代性」體現。

虎豹別墅與萬金油花園的啟示

虎豹別墅的保育歷程,堪稱香港文化政策轉向的縮影。虎豹別墅及萬金油花園於1935年由緬甸著名華僑商人胡文虎先生建造,並以其兄弟之名文虎、文豹命名。虎豹別墅為香港少有僅存採用中國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的文化歷史遺產,當中建有當年港島唯一中式塔樓的虎塔,並在虎豹別墅一旁依山而建萬金油花園。

萬金油花園為不少市民的集體回憶。由於當年本港公共休閒設施匱乏,胡先生於1936年起免費開放花園供市民遊覽。萬金油花園作為重要的大眾文化地景,除了是萬金油品牌載體,更是以花園內的東方民間警世傳說壁畫及浮雕聞名。於2000年代,虎豹別墅及萬金油花園出售予發展商,政府幾經磋商,才得以保存虎豹別墅主樓及附連的私家花園。

非常可惜的是,盛載不少市民集體回憶的萬金油花園,2004年遭拆卸。但當中令人印象深刻且具教育意義的民間傳說壁畫,仍留在不少市民心中,像是花園內的「十八層地獄」牆壁雕塑作品,活靈活現地繪畫了人死後受地獄閻羅王審判生前行為,並按犯惡程度陳列相關酷刑,如「勾脷筋」、「上刀山」等。不少人的童年回憶,都是與老師或父母前往這個「十八層地獄」,從而學習中國傳統民間故事裏的警世啟示。萬金油花園裏亦有不同民間傳說角色浮雕,如穿西裝的「老虎先生」、麒麟、龍、鳳凰等。

2009年,虎豹別墅終於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現時,政府古蹟辦着力保育虎豹別墅,近年虎豹別墅導賞活動更增設新環節,由古蹟辦、香港恒生大學和香港珠海學院合辦,得到胡文虎慈善基金贊助,以虛擬實境導覽萬金油花園「十王殿」展覽。市民可利用科技,以虛擬實境裝置,探索昔日萬金油花園「十王殿」。

文學IP的社區再生

相較香港的「技術賦能」,意大利匹諾曹公園則示範了「文學IP(知識產權)的社區性再生」。匹諾曹主題公園坐落科洛迪鎮——童話《木偶奇遇記》作者Carlo Lorenzini(筆名Carlo Collodi)在此度過童年,並以此為筆名靈感來源的故鄉。建於1956至1987年間,匹諾曹公園有別於傳統遊樂園,而是以「藝術與自然交融」為核心理念,打造出一處令遊客身歷其境重溫童話的沉浸式場域。

1951年,適逢《木偶奇遇記》刊載70周年,當地政府決議興建紀念公園。透過全國性的徵集設計,最終由雕塑家Emilio Greco(作品《匹諾曹與仙女》)與Venturino Venturi(作品《馬賽克廣場》)共同獲選,並由建築師Renato Baldi與Lionello De Luigi負責整體規劃。1956年,「匹諾曹村」建成啟用。

1962年,卡洛.科洛迪國家基金會成立,大力推動以兒童為核心的文化發展,並以意大利文學經典《木偶奇遇記》為起點。該基金會承接發揚多項文化計劃,包括科洛迪作品版本收藏、科洛迪生平與著作研究、兒童圖書創作與插畫競賽、校園文學比賽等。

社區共創 活化文學經典

時至今日,科洛迪基金會不僅管理匹諾曹公園,更負責營運歷史悠久的蝴蝶館等景點,並在當地推動各項教育文化活動。基金會購置並修復了科洛迪鎮上的一幢別墅作為總部,同時設立科洛迪圖書館。此外,該會策劃常設與巡迴展覽、舉辦學術研討會、推動研究與翻譯計劃、出版專論,並與意大利及全球文化機構建立合作關係。為確保營運資金及維護匹諾曹原著的文化形象,基金會已針對符合科洛迪原著的匹諾曹形象申請商標保護,並啟動認證商品授權機制。自1990年起,基金會持續獲列入意大利文化遺產與活動部「國家級重要文化機構」名錄,同時也獲托斯卡尼(Tuscany)大區政府認證為「大區級重要文化機構」。

回顧其文化遺產保育的成效,科洛迪基金會與匹諾曹公園的成功,在於其不僅保護了文學經典,還通過社區共創的方向,促進了國際間就匹諾曹文學作品經典的產學研活動,推進了當地文學地景及社區可持續發展,值得香港的文化遺產保育項目借鑑。

註:Urry, John (1990). The Tourist Gaze. London: Sage.

作者是香港恒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藝術設計系副系主任及助理教授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蔡曉瑩]

繼續閱讀
贊助商